經過漫長的生物演化,人類大腦擁有比其他動物更為發達的皮質層;其中執掌高級認知功能的額葉,就占了三分之一。額葉不但讓人類擁有語言、學習、計畫、決策與抽象思考能力,更是社交、禮教、情緒管理的控制中心。
「嬰兒額葉發育尚未完整,不滿足時就哭鬧;隨著年紀增長而修養提升,甚至能『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這是大腦皮質與主宰情緒的邊緣系統溝通後的結果。閱讀確實能有助於『額葉的修練』。」
台中慈濟醫院院長簡守信指出,電玩、視聽帶來的大腦刺激是局部而短暫的,而文字中有影像、有聲音、有氣味、有溫度,還有精神觀念與心靈的感觸,隻字片語就能讓大腦不同部位存取不同訊息── 處理視覺的枕葉、聽覺的顳葉、動覺的頂葉,和思考的額葉,交互存取訊息,這是更高層次的大腦運作。
「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閱讀蘇東坡〈赤壁賦〉短短數語,已然徜徉天地山水間,得到一趟豐富美妙的感官之旅,並且共享了古人之間的智慧對話── 雖然世事無常,萬物皆非我所有,只要開闊胸襟,用心活在當下,則天地至美都能無盡享用。
言至於此,簡守信打從內心發出感動與讚歎,「這麼美好的事,要珍惜呀!書本是人類智慧的累積、文明的結晶,它也是一個火花,能引發腦細胞迸發更多的火花。」
雖然大腦只占人體百分之二的重量,卻耗用約百分之二十的含氧量,可見大腦的重要性。現代神經醫學研究證實,閱讀對於活化大腦、預防憂鬱症有顯著的幫助。簡守信幽默笑說,若凡事不經思考、習慣任由情緒主宰,那麼用腦幹生活就夠了。「用進廢退。好好發揮大腦的運作功能,才是真正順天應人。」
在資訊爆炸、科技飛進的二十一世紀,人們生活步調快、壓力大,許多人為了確保跟上訊息變化而積極抓取片段資訊,心思逐漸被「資訊焦慮症」所縛,一旦聽說些什麼,就試圖花更多心思去彌補與追尋;不斷抓取資訊、試圖尋求慰藉的結果,反而更加心神不寧。
「現代生活不必爭搶糧食,不須擔心立即的生命危機,安全感相對充足,更應該試著放慢腳步,聽見花開的聲音、看見流水的潺潺。」簡守信說明,若交感神經長期處在興奮狀態,肌肉緊繃、血管收縮、心跳加速,對身體負面影響甚鉅。「閱讀可以讓人暫時脫離焦慮,與天地相往來、與古今中外的精神相交流,副交感神經的功能提高,就能發揮平抑交感神經的作用。」
「身為現代人,面對各方資訊必須要有取捨能力。」簡守信點破迷思,社群網路許多訊息看似有趣,不過是徒勞無益,浪費時間而已。「錯失訊息並不會被時代的洪流淘汰;不讀書、缺乏思辨能力,才會被淘汰。實際上,人們是被自己無窮追逐的洪流給淹沒的。」
在忙碌的生活節奏中,撥出時間閱讀並不奢侈。省下無謂滑手機、討論八卦的時間,二、三十分鐘甚至更短的片刻,就可以讓心思與外界的糾結相隔離,享受閱讀的喜悅。
(撰文:何姿儀,攝影:黃筱哲、基金會提供)
【本文由 慈濟月刊 授權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