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文化衝擊 慈科大外籍生體驗資源回收

慈濟環保站分類又多又詳細,讓外籍生嘖嘖稱奇。

  「什麼?塑膠竟區分成軟塑膠和硬塑膠,連顏色也有差!?」從異國來台求學,超過50位慈濟科技大學的菲律賓、印尼籍新生,除了適應語言、文化差異,還有一項另類衝擊,就是「落實資源回收」!外籍生以為少用免洗餐具,就稱得上「很環保」,直到三月十八日,首度到慈濟環保站實際體驗,才發現竟有「進階版」!

慈濟科技大學的外籍學生,首度到慈濟環保站體驗。貪圖一時的方便,竟然會製造這麼多回收物。

  相較於台灣,菲律賓和印尼的環保觀念較為薄弱。回收物大多扔進垃圾桶或隨意丟棄,頂多分成垃圾和回收兩類,沒有再細分。在花蓮慈濟環保教育站,琅琅上口的環保十指口訣「瓶瓶罐罐紙電一三五七」,也就是玻璃瓶、寶特瓶、鋁罐、鐵罐、紙類、電器類、衣服、3C、五金、其他。每個項目又可以再細分成許多種類!例如紙又包含紙盒、鋁箔包、紙餐具、一般廢紙等,讓外籍學生嘖嘖稱奇。

環保志工指導如何分類。

  看見堆積成山的回收物,隨之而來的是酸臭的味道,外籍學生才明白,回收前的清潔有多麼重要!尤其,貪圖一時的方便,竟然會製造這麼多回收物。行銷與流通管理系一年級學生Wardhani Allysa Diandra鄭惠媛(印尼籍)表示,光是彎下腰整理成堆的回收物就很累了,還要忍受沒有清洗而發臭的容器,未來會落實分類,更要減量,才不會增加地球的負擔。

  行銷與流通管理系一年級學生Al furqon Nanang陽陽(印尼籍)表示,以前因為沒有回收概念,習慣把整包垃圾直接拿去丟,結果反被唸了一頓。如今親手分類後,才體會到清潔人員的辛勞。其實,只要舉手之勞清洗一下,就能減輕環保志工的負擔。

看見堆積成山的回收物,才明白回收前的清潔有多麼重要!親手分類後,才體會到清潔人員的辛勞。

  長期照護科一年級學生Dona Jean Robledo Debuque羅娜(菲律賓籍)表示,起初很不習慣台灣回收分類非常多,有紙餐盒、寶特瓶、塑膠等。如今有經驗後,就不會茫然地站在回收桶前,不知如何分類了。行銷與流通管理系一年級學生Saadi Satata Tanaka陳正理(印尼籍)表示,即使印尼政府已開始重視環保,觀光景點還是有很多垃圾,如果能落實「清淨在源頭」的理念,一定有助於改善環境。

(撰文/徐瑩芷、蔡胤穎,攝影/吳丞儒、徐瑩芷、蔡胤穎)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慈善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