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目前的自己滿意嗎?覺得有什麼地方還沒有發揮?你會希望時光倒流,發掘更多的潛能、人生不再有遺憾嗎?
其實,認識自己,任何年齡都不嫌晚。而要認識自己,可以從身體開始。因為透過身體教育,可以打開感官,感受周圍世界;也可以觀察到隱藏在身體的秘密,改善我們的人際關係。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執行長温慧玟,多年來從事身體教育,30 幾歲時,上了生平第一堂身體課,結果被老師點名:「妳的大腿內側肌肉沒有放鬆!」
「活了這麼多年,怎麼會不了解自己的身體呢?那時才發現,我不曾傾聽過身體的聲音,原來,放鬆是需要學習的!還有一次上課,老師說,臉朝下,兩隻腳伸直,右腳不要動,左腳像鐘擺一樣來回擺動。」
温慧玟心想,這有什麼難,「可是等我做的時候,卻發現不容易,左腳笨笨的有點像癱瘓,更離譜的是,右腳會說,你不用來,你太慢了、我過去。」
這是因為慣用右手、右腳,所以左邊變得越來越不靈活,「我就是個非常典型『知易行難』的人,但是,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知行合一』?」
基於對身體的好奇,過去 20 年,雲門舞集舞蹈教室針對不同年齡層,進行三次大規模的身體白皮書大調查。
「我們發現幾個有趣的現象,原本活蹦亂跳的孩子,隨著年級越高,運動時間越少。年紀越小的小孩,越會自然的動來動去,到了國、高中,因為課業壓力或學習環境,動身體的時間就越來越少。青春年少應該洋溢青春活力才對,為什麼總是背著重重的書包上補習班,死氣沉沉?因為,動身體的本能不見了!」
温慧玟說,一個人對未來生活的五大能力,分別是感知力、探索力、社群力、跨域力與創造力;雲門舞集舞蹈教室也調查 20 歲以上成年人,五大能力有沒有差別。
「一個有趣的現象,有運動習慣的人,五大能力的表現都超過 90% 以上,沒有運動習慣的,表現低於 50%。如果一個星期做兩種以上不同運動,不但擁有正向態度,面對生活熱情、學習動機都更強烈,也就是說,運動不只使身體更健康,也可能讓人更聰明。」
年輕人身體開發度高,但缺乏內在身體覺察,反而是年長者更具身體意識,這可能是因為年長者面臨病痛上身,逐漸想要運動及認識身體。
愛身體就是多睡覺、多休息嗎?但也常常聽到很多人說越睡越累!
温慧玟指出,一般上班族大多一整天坐著工作,大腦處於高度興奮狀態,但身體卻是處於低度興奮狀態,睡覺只能解決體力疲勞,卻無法讓大腦真正放鬆。而當人在動身體的時候,腦內會傳送兩種神經傳導物質,一是腦內啡,一是血清素,前者能給人愉悅,安定感,後者則會帶來成就感,增強自我肯定。當兩種物質在人體內增加,也有助於白血球連結,增強免疫功能,對健康有幫助。
「動身體」的重要性,超過大家的想像!
美國芝加哥內帕維中央高中,執行一項「零時體育課計畫」。每天早晨 7 點到 7 點 40 分,第一堂課之前,讓孩子選擇喜歡的運動項目,不管是跳舞、跳遠、打籃球、跑步都可以,40 分鐘運動課後,再上讀寫加強課。計畫實施一學期後,參與計畫的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提高 17%,沒有參加的學生只進步 0.7%。
溫慧玟強調,這也是專家學者不斷在提醒老師們,不要輕忽孩子們下課的 10 分鐘,應該讓他們到操場,盡情的跑一跑動一動,幫助他的身體在接下來的課堂上更專注。
生命,透過「動」來認識「自己」,用身體跟自己做朋友。「但是,網路科技時代,現在最常看到的一個姿勢是『低頭』。別讓『低頭』成為共同的姿勢,應該要把握機會抬頭看看白雲,遠望瞧瞧青山,享受跳躍、旋轉、雙手飛揚的暢快,善用五官知覺感受真實的世界,持續探索身體帶給我們的不同驚喜。」
身體是每個人最大的財富,也是最貼近自己的學習工具與途徑,因為「身體學會的,誰也拿不走!」打開身體,現在就起身動一動吧!
運動不只是動身體,當磨練身體的同時,也學會了面對疼痛,以及困難的態度,把這個態度對應到人生,就會發現 -- 懂得身體的鬆緊,就能體會人生的鬆緊。
更多演講論述,請看【人文講堂】我是誰?身體最知道 - 温慧玟
【本文為大愛電視「大愛行」授權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