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孫要配對》男主角如願配對成功

  沒想到阿孫真的配對上了!戲如人生,人生如戲,飾演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公益影片《阿孫要配對》男主角楊子儀,日前接到配對成功通知,二話不說百忙中抽空,排除萬難前往臺北慈濟醫院進行血樣複檢。儘管尚未確定是否能如願捐贈,消息傳出,還是獲得眾人祝福與道賀,因為,可以救人,願意救人就是值得開心的事。

  《阿孫要配對》是繼首部描述血癌病人心聲的微電影「有一種等待」之後的第二部公益影片,片長二十一分鐘。劇中的男主角阿孫(楊子儀飾演)是一位志願捐髓者,在驗血建檔之後,幸運被配對到,不過由於疼愛他的阿嬤不了解什麼是造血幹細胞捐贈,加上三姑六婆謠傳一些錯誤的觀念,讓阿嬤誤以為是捐龍骨水會影響阿孫的健康,因而堅決反對金孫捐贈。過程中關懷志工為了幫血癌病人爭取救命機會,使出十八般武藝,一次又一次的說明,又找了捐贈者做見證,阿嬤終於點頭同意讓阿孫去捐贈。

  2018年5月22日公益影片《阿孫要配對》首映會當天,楊子儀現場即參與驗血建檔活動。「不瞞大家,我以前就是跟劇中阿嬤一樣,認為抽髓是抽龍骨水,但拍了這部片才知道,原來捐髓救人這麼簡單,這麼安全。」子儀希望這部公益片能帶動更多年輕人一起投入捐髓救人的行列。

  飾演《阿孫要配對》裡面被配對的男主角楊子儀,2014年以大愛劇場《雨後驕陽》入圍第49屆金鐘獎最佳男配角,爾後也參與不少部大愛劇場的演出,對於慈濟有特殊情感,對於同戲演出的資深前輩們更是敬重與愛戴,加上自己因為不能捐血的遺憾,能夠參與演出,也彌補了這個遺憾。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願意接公益片,我也不知道怎麼說明,因為我找不到拒絕的理由,我第一部戲就是演大愛劇場《千江有水千江月》,我演阿布的兒子,第一部接觸戲劇,我本來就一直想要捐血,一直到我當兵我才知道我有二尖瓣脫垂跟心律不整,無法捐血,有了這個體檢證明我就不能捐血了,那時候我很嘔,為什麼我有這麼不好的身體讓我無法去做捐血這個事情,一直到製作人慧玲姐跟我說他準備拍這部片時,我說太好了,因為我已經不能捐血了,我也想盡我能做的微薄之力,除此之外,我也不知道我能做什麼,所以我馬上就答應了。」

  「我記得2018在拍的時候也是差不多這個時間,一月九日,我生日的這天拍攝,拍戲的時候我也很開心,一是慧玲姐,二是鄧導,一直想合作都沒有機會,再來是阿嬤,林乃華《雨後驕陽》是演我媽媽,這齣戲是演我的阿嬤,我覺得很喜歡跟這麼棒的資深前輩一起,根本不用演,自然而然就入戲了。」

  雖然二尖瓣脫垂無法捐血,不過卻不一定不能捐造血幹細胞。對於這個生來就在身體的遺憾,楊子儀深信因果,但更相信運命可轉。

  「我一直相信「因果」兩個字,比較嚴重的是可能先天上有這樣疾病的話,這跟因果有關,知道有些受贈者他原本可以吃蝦,可是在接受移植後突然吃蝦會過敏,頭髮會變捲,其實我接受了這樣的血液,這樣的造血幹細胞在我的身上,那當然相同的我們一起承受因果,有這樣的因果才會讓我們的世界更美好,所以我覺得我們不要把因果當成好像是來贖罪,不如把因果當成愛的種子在不同的地方發芽,然後把這個愛傳出去,這是我相信因果最主要的動力。」

  也因為參與了公益影片阿孫要配對的演出,楊子儀看到慈濟志工總在站在街頭人多的地方熱情舉牌邀約民眾參加驗血活動,雖然經常被民眾冷處理,為了拯救一個不認識的人,仍然願意熱情開講,讓他相當感動。「也謝謝師兄姐這麼努力的在推動骨髓捐贈驗血建檔,烈日下流汗,冒著大風雨,最討厭是被人拒絕的感覺,可是你們還是這樣堅持,我謝謝你們,謝謝,我們真的只是盡微小的力量,謝謝。」

(撰文:劉蓁蓁;攝影: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

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公益影片《阿孫要配對》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慈善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