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妙法「靜思語」 導正人心「三十年」


圖說:佛教證嚴法師的《靜思語》,沒有艱深字句,簡單易懂。無論聽、說、讀、寫,只要好話入心,一句簡單話,就是受用的妙法。

撰文╲林慈拓
攝影╲張國徽、曾金燦、張海濤、鄭可欣

  生命,天天都在過秒關,慈濟證嚴法師常提醒弟子,時間能成就一切,每一秒鐘都是生命中唯一的一秒。你我生命中,每一秒都是獨一無二的;這一秒是善,是惡?卻有著截然不同的結果。

  九月十七日,就像一個再尋常不過的日子。然而三十年前,因為那一秒間一個善的心念,帶動了善的漣漪;隨著慈濟人的腳步,遍及海內外,影響著不同的宗教、不同階層的人們----三十年前,九月十七日的這一天,《靜思語》誕生了!

  三十三年前,喜愛閱讀的慈濟師兄何國慶,有感於證嚴上人法語中的智慧,遂興起了整理上人法語與眾結緣的念頭。時隔三年,因緣具足,在文壇才子高信疆、洪素貞老師的協助下,這本文字平實近人、寓意雋永的《靜思語》,終於一九八九年九月十七日慈濟護專創校開學日,印製了四萬本與眾結緣。

  證嚴法師解釋道:「靜思,是一種每一個人提升自己的品格,不能沒有的----要有很靜,也就是思想上能堅定,就是那種的定力;那一種心思不動搖,這種的心,這種的智慧。

  靜,就是不動搖,也就是沒有亂象,就是很寂靜的一種境界。思,是思考,用很冷靜的心來思考人、事、我。若能這樣做,自然在日常生活中就不會犯錯。」

  《靜思語》,是證嚴法師平時隨緣開示的談話內容,由常隨二眾弟子日日詳實記錄,再由編輯小組予以整理而成簡短語錄,儘管時日移易,內容仍契入現代社會與人心,未有一絲的違和感。


圖說:《靜思語》出版三十周年,依著時代變遷,有各式各樣的出版品,但儘管時日移易,《靜思語》仍契入現代社會與人心,未有一絲的違和感。

  證嚴法師說,一切都是因緣。就像曾經有位學僧問石頭希遷禪師:「文殊是七佛師,文殊有師否?」禪師回答:「文殊遇緣則有師。」

  文殊「遇緣則有師」,在現代社會,「有緣,每一句話都是妙法;無緣,再深再妙的道理都是廢話」;證嚴法師謙稱:「不是說《靜思語》有多好啊,只是我是用佛法裡面將它用白話一句,讓大家更容易理解的話說出去而已。靜而思,每一個人要說一句話就要心靜下來好好地思考才說話,《靜思語》,是一種人的心靈的共通語言;《靜思語》已經是全球的共同語言。」

  靜思語是文字般若,然法無定法,應機則妙。慈濟人契入法語,入群處眾,而有了各種的「法寶」。

  例如,常見的靜思書籤,恭錄證嚴法師《靜思語》,佐以書畫志工的山水、花鳥畫作;例如用紙捲做成的靜思語籤,以一分虔誠的心,領受法語智慧;《靜思語》互動機,與紙捲《靜思語》同樣趣味橫生。

  好話人人說,好事人人做,除了靜態的語錄,還有放大版的《靜思語》,由志工沿街至店家張貼;或是張貼於汽車後窗玻璃之上,隨時起了提醒、鼓勵的作用。

  店家櫥窗、車窗玻璃,延伸了《靜思語》應眾的觸角,同時,慈濟志工也做不請之師,主動走入了飯店,以靜思語與旅人結緣。


圖說:由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組成的慈濟教聯會志工,時常走進校園,將《靜思語》融入教育。

   「學而不思則惘」。只有文字般若,文字終究於我們不會發生作用。

  放眼天下,地水火風四大不調,證嚴法師在九月十六日志工早會上提到,唯有降低人人心中的瞋火與欲水,大小乾坤才得以平安,那也就是要法正、心正,才能道正。換言之有了正法,才能有正確的心靈方向;才能安邦定國。

  末法時代,濁流滔滔,需要淨化人心之水。《靜思語》發行至今已超過數百萬冊,近二十國語言,雖有宗教、語言的不同,同樣的是淨如琉璃的智慧。

  佛典卷帙浩繁,窮盡一生也無法參透;《靜思語》句句平實近人,卻蘊含了無盡深意,如同受持經中一句一偈,同樣能淨化人心,能得六根清淨功德。

  時值《靜思語》出版三十周年,為誌此殊勝因緣,整編《行菩薩道的方向》、《靜思語第四集》與《靜思語第五集》三書成精裝典藏版。細細品味、靜靜思惟,卷秩書香悅心,法句自然入心,寸寸心路鋪展大道,紅塵世間去來自在。《靜思語》第五集、《靜思語》三十周年紀念典藏版,二本新書將於十月初出版。


圖說:《靜思語》出版三十周年,已有一至四集。《靜思語》第五集、《靜思語》三十周年紀念典藏版,二本新書將於十月初出版。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慈善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