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大研發長黃舜平教授 為病人尋找重見光明的希望

  對本來看得見的人,失去視力該是多麼殘酷的一件事呢?想想過去能自由自在地行走、閱讀、駕車,這些過去以為微不足道甚至理所當然的小事,隨著視力的失去,成為再也無法企及的寶貴能力,對病人本身該有多麼痛心與無奈。

  有些人可能是先天有基因上的缺陷,導致失去視力;而有些人則是因為不知何時,因負責滋養視神經的血管發生梗塞,導致視神經因缺血而壞死,於是便失去視力。後者稱為「非動脈炎性缺血性視神經病變」(NAION),常見於五十五歲以上的人,且常有「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目前臨床上對這類的病人,常以高劑量的類固醇(每日一千毫克)連續注射三天後,再口服一段時間的類固醇來進行治療;但高劑量類固醇常會導致血糖與血壓上升,而這類的病人卻常早已有高血壓與高血糖,所以這樣的治療並不十分安全,但卻必須進行。後續的類固醇治療又常會造成病人出現如月亮臉、水牛肩等副作用。因此,開發安全且有效的治療方法,的確是當務之急。

  有鑑於此,慈濟大學分子生物暨人類遺傳學系的黃舜平教授(同時也是慈大的研發長),致力於找尋能治療NAION的藥物。其中源自於黃芩(Scutellariae baicalensis)的木蝴蝶素甲(OA,Oroxylin A),用於治療創傷性視神經病變有效果,於是黃教授便決定測試它是否對NAION也有效用。

  過去黃教授的研究團隊已於大鼠建立了一個NAION的動物模型。以木蝴蝶素甲進行測試後發現,木蝴蝶素甲可以藉由減少視神經水腫、降低網膜視神經節細胞的凋亡來減輕視神經損傷。進一步的研究發現,木蝴蝶素甲可以活化視網膜內的Nrf2信息傳導及其下游,從而保護視神經節細胞不受到缺血性損傷。

  由於木蝴蝶素甲尚未進入臨床試驗階段,本著一顆濟世救人的心,黃教授便針對一些以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的藥物,找尋於木蝴蝶素甲有類似機制(活化Nrf2信息傳導路徑)的藥物,想要找到更多可以幫助病人重見光明的希望。

  黃教授的研究團隊找到了兩個,RTA402(bardoxolone methyl)與RTA408(omaveloxolone)。這兩個藥物都有抗氧化壓力與抗發炎的功效,但過去並沒有用在眼睛的疾病上。

  測試的結果發現,RTA402具有不錯的療效,但RTA408的效果就沒有那麼好。由於這兩個藥物已進入臨床測試,安全性早已測試完畢,因此應當可以很快就將RTA402應用到臨床。

  雖說目前已找到RTA402,但黃教授的研究團隊還是會繼續研究木蝴蝶素甲,畢竟源自於中藥的成分應該是相當安全,且國人的接受度也較高。由於木蝴蝶素甲的水溶性不甚理想,後續研究團隊也會思考以微脂體包覆或是官能基修飾等方法,來提升它的水溶性,使它可以用眼藥水或眼球內注射的方式給藥。

  除了NAION的治療,黃教授的研究團隊還與中央研究院合作,致力於先天性視網膜退化的治療。台灣這類的病人約有七千人,牽涉到的基因有三百多個。這些病人往往出生時視力正常,但在生命的不同階段(從幼稚園到成年都有)開始出現「夜盲」的症狀,然後逐漸失去視力。由於病人遍佈全台,因為不忍病患在視力不佳甚至失去視力的狀況下還要長途跋涉,黃教授在台中慈濟醫院開設了門診,讓這些病患能更容易取得醫療資源。相對的,黃教授在教學與行政的忙碌生活中,還需要從花蓮到台中去照顧這些病患。黃教授希望能為這些病人開發基因療法,或是找到可以用於治療的小分子藥物。對這些病人來說,黃教授真可說是黑暗中的一線光明呢!

(撰文:葉綠舒/照片:曾繼鋒)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慈善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