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沒看錯!拿菜刀俐落的切高麗菜,或用剪刀修剪冬粉長度,全都是失智的阿公阿嬤!因為,慈濟科技大學瑞智憶學苑(失智社區服務據點)的長輩們,正在料理過年應景美食,也就是象徵「元寶」的水餃!尤其,這可是經過老人家開會討論、共同決議,多達200粒水餃,更是餐桌唯一的菜色,午餐成敗就看這一刻!
連結舊有記憶 阿公阿嬤展威風
即使失智長輩身邊都有護理系實習學生陪伴,但是,學生卻被晾在一旁,頂多只能打下手,完全無用武之地!因為,阿公阿嬤一整個「氣場全開」,熟練的削皮、切絲,還「當眾指導」職能治療師,菜刀不夠利、鍋碗瓢盆太小,被懟的「啞口無言」!
只見阿嬤刀工一流,三兩下功夫就把紅蘿蔔、高麗菜、豆乾、木耳全部切絲,還排列整齊、大小一致,讓學生忍不住拍手叫好。至於手部行動不太方便的長輩,也可以用剪刀代勞,負責把水餃餡的冬粉給剪短,「就好像在剪頭髮一樣」。尤其,一向坐著聽課的阿嬤,足足站了超過20分鐘,因為「坐著切菜不順手、不俐落!」還熱到一度把外套給脫了。
「阿公好厲害喔!也太專業了吧!」聽到實習學生的讚美,阿公越賣力起勁地切高麗菜,但是,在一旁指揮的阿嬤,此刻卻在上演「內心小劇場」。因為,阿嬤偷偷抱怨,「阿公就是愛有人褒(誇獎),在家裡根本都不做家事。哼,我做了一輩子,也沒人誇我啊!」
無誤學習連結職能治療
花蓮慈濟醫院精神醫學部職能治療師王玠鈞表示,透過烹飪的過程,進而刺激長輩的五感(視覺、觸覺、聽覺、味覺和嗅覺),和訓練判斷能力,也就是職能治療強調的「無誤學習」,意思是不管怎麼做都不會失敗,哪怕包出來的水餃不好看也沒關係,都是最好的生活訓練。
即使男女手勁不同,包出來的水餃有的像元寶,有的像燒賣;調味也各有喜好,有的太淡,有的太鹹,就像驚喜包一樣,入口才知分曉。對阿公阿嬤來說,不論水餃賣相如何,都是自己用心完成的,直說「比平常的便當還好吃」,還有阿公胃口超好,直接「再來一盤」,竟然吃了20粒水餃!
終於讓授課老師放下忐忑不安的心情,因為,花蓮慈濟醫院精神醫學部職能治療師王玠鈞表示,由於老人家食量不大,若烹飪成品再加上午餐便當,很容易吃太撐。所以,經過長輩開會討論後,決定午餐自理,笑說「不放飯,賭很大」!
春聯藏有玄機 學生心意滿滿
過年應景的還有寫春聯,特別的是,這些印好字體的春聯,可不是外面買得到的,而是護理系實習學生用心刻字,直到凌晨二點半才完工。因為,考量到部分長輩手部顫抖、不方便握筆或識字有限,僅需用毛筆塗滿字體,就能完成「生龍活虎」、「虎虎生風」以及「虎年大吉」春聯!既降低了阿公阿嬤挫折感,又提升了學習的專注力和成就感!
護理科五年級學生蔡宜辰表示,除了印好字體的春聯,還額外準備了老虎圖紙,讓不方便寫春聯的長輩也能參與,希望他們能開心上課,更把完成的春聯和圖紙,帶回家與子女分享。護理科五年級學生黃汶龍表示,透過實習課程和失智長輩相處後,現在懂得更有耐性和家裡的阿公阿嬤溝通,也會選擇先傾聽、再回應。
(撰文︰葉秀品、蔡淵轅,攝影:蔡淵轅、林冠羽、連盈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