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自然為師 臺南慈中數理班仿生實驗做中學

即使是微不足道的事物,也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八月,炙熱的陽光在窗外燃燒,臺南慈中寧靜的校園一角,傳來熱烈的討論聲,原來是數理實驗班的同學們正在參與一場以大自然為師的科普講座。打破一般演說者與聽眾的隔閡,師生們正一起在實驗室裡燃燒旺盛的學習及實作精神,以做中學的方式參與這場別開生面的科普講座。

鍾宜璋教授以人文的角度出發,帶出以大自然文師的主題。

  國立高雄大學化材系鍾宜璋教授,特地帶著研究團隊來到臺南慈中,與數理實驗班的同學分享仿生結構與生活科技應用探討。該研究團隊的「仿生膠帶」曾在2019年獲頒科技部「未來科技突破獎」,本次更以仿蝸牛膠帶與膠水,帶領數理實驗班的同學進行實作與觀察。

  跳脫教科書,以大自然為師,讓數理實驗班的同學各個收穫滿滿。鍾曜丞同學表示:「透過教授的講解和動手做實驗,讓我更了解仿生到底在做什麼,未來可以怎麼應用,最重要的是學會觀察並提出疑問,即使微不足道的事物,也可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在動手做的過程中,學會觀察並提出疑問。

  林沿亘同學也說,非常難得有機會能夠接觸仿生實驗,他並且分享個人感想:「大自然的『科技』遠遠超乎我們的想像,除了能以此借鏡,讓生活更加便利,甚至還能運用在預防疾病等。參與實作,讓我打開了眼界,原來鍋牛身上有這麼神奇的機制!平常上課抄筆記常用的便利貼,就可以運用這種方法,讓辛苦抄寫的文字不要剝落。今天我不僅學到實用的知識,動手操作更是讓我印象深刻,而且特別有成就感。我製作了兩個掛鉤成品,其中還試掛了重水壺,掛鉤卻能一動也不動,大自然的力量果然厲害!三個小時的時間很快流逝,卻讓我受益良多,希望下次能有機會再接觸仿生相關課程。」

透過動手做實驗,更了解仿生到底在做什麼。

  劉其勳同學也分享:「本次講座,無論是講師授予同學們的新知,抑或是實驗設計,都很獨樹一幟,令我印象深刻。像是課程中提及一些『取之於大自然』的新興科技產物,防菌導管的鯊魚皮、模仿蟻丘的冬暖夏涼建築物等,對我來說都是前所未聞。更重要的是,教授和助教們還帶領我們親身體驗製作仿生物品,讓整段課程增加了彼此的互動及趣味性。對我來說,這場講座不僅僅是表面上的三小時,更重要的是在我們的心裡埋下了一顆啟發的種子,幫助我們拓展自己的視野。」

  鍾宜璋教授也在課程中勉勵同學:「創新始於模仿」。期許同學們不要急切的想鋪設出和他人判若雲泥的道路,而是透過模仿和學習,進而延伸、改良出自己的想法,讓自己從追隨者,成長為領航者。

助教團到每個實驗小組進行指導。

  參與講座的教務處齡之主任以及博仁老師也期許同學們,在實驗的過程中能不斷探索,一點一滴獲取養分,不要只是覺得好玩,要能用心體會作中學的精神。期許藉由辦理這類講座,讓學生學習如何以自然為師、以生物為師,從自然中學習生物,啟發更多創意,並且連結聯合國十七項永續發展目標,與慈濟學校「友善環境、友善地球」的願景一同努力。

鍾宜璋教授帶領優秀團隊來到臺南慈中進行科普講座。

(撰文:張齡之、鄭博仁,攝影:鄭博仁)

關鍵字: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慈善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