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慈附幼 用教育種下善種子 竹筒歲月聚愛心

  「希望地球沒有災難」「希望不要再有地震,大家都平平安安」每天午間祈禱時間,老師播放人間菩提跟孩子進行討論,孩子說:「師姑師伯們會到災區幫忙好辛苦」「我也要存竹筒給 師公幫助更多人」孩子會主動帶零錢來學校存竹筒發善念,感恩班的筠晴媽媽分享:「晴晴聽班級老師分享投竹筒的意義,於是她每天會幫忙分擔家務事,像是摺衣服、擦地板、收玩具、照顧弟弟還有幫爸爸媽媽按摩等等...,用家務勞動換零用錢,每天存十元就可以幫助困苦需要幫助的人」這是花蓮慈中附幼每天的教學日常。

  花蓮慈中附幼老師有半數皆為受證委員,老師們時時警惕以法入心,期望藉由教育的力量,引導孩子累積感恩心,種下心中善與愛的種子;晨間活動時間,人文組老師分享9月18日下午2點44分,玉里發生芮氏規模6.8淺層地震造成花蓮南區嚴重受創,橋樑斷、道路隆起、民宅受損嚴重至10/5止估計近600戶民宅受損,到現在災民心裡還是很害怕,而截至10/2止慈濟認養臺東、花蓮逾500戶危樓,以及四所學校的修繕和重建,精舍師父和師姑師伯們全力為災區投入奉獻。

  地球氣候四大不調,氣候暖化引起許多天災,老師們也藉由震災啟發孩子愛護地球的心,孩子說:「我們要多吃蔬食才能保護地球媽媽!」「出門要帶環保餐具不要用一次性餐具」也有孩子說「我們可以做回收,環保愛地球」老師們更是把環保融入課程中,孩子在校園中成為環保小尖兵,製作海報宣導,親身投入環保行動讓校園環境更加乾淨整潔,這樣的教學不只在學校實行更帶入家中,啟發孩子心中的善念期望人人能時時愛護我們居住的地球。

  玉里震災後,老師也向孩子宣導震災安全知識,地震時我們是害怕、緊張還是開玩笑?我們都很幸福,沒有遇到能讓房子倒塌的強震;讓孩子從經驗中學會地震來臨時,要懂得保護自己;更由我們的幸福,啟發孩子幫助他人的善念,慈中人文室啟動「震後關懷情 募愛助花東」。這天佩珠園長也發給孩子一人一個竹筒,佩珠園長表示:「人文教學一直是慈中附幼,在生活中帶給孩子淺移默化的課題,藉由震災老師們先以影片帶孩子分享地震來臨的安全知識,我們也結合防災演練讓孩子更懂得保護自己並將防災知識帶回家中;每天中午孩子也會隨著愛與關懷歌聲同聲祈禱,祈求人心淨化天下無災,許多孩子都主動帶零錢來學校投竹筒許下心願;我們不希望孩子只是募款奉獻,而是要把這份善心與愛心留在心中,內化成體貼心及關懷心,不只是幫助災民我們也期望孩子的柔軟心,能關心身邊的父母、家人及朋友。」

  因為疫情人與人的距離愈來愈遙遠,常存感恩心及體貼心是慈中附幼老師們想教會孩子們的善良,當人們變得冷漠或許就容易產生更多誤會,將人文融入課程,經由老師引導,期望孩子也能將這份善念永植心中,人人存好心,時時發好願,讓人與人之間存在更多的善與愛,這正是慈中附幼老師們一直堅持地教學理念。

撰文/陳佩珠、陳昶伶;攝影/陳昶伶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慈善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