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疫情籠罩全球已經3年多,隨著國境開放,慈濟大學附屬高級中學在111學年度陸續迎來許多國際貴賓,國小部三月時與美國建基小學首度交流,4月21日這天,睽違三年,泰國清邁慈濟學校的師長與學生慈誠懿德日蒞臨慈中,在疫情期間只能透過雲端相會的兩校,終於有機會實體見面。
44位與慈大附中穿著一樣制服、有一樣的校訓,重視禮節將泰國傳統文化與慈濟人文完美落實在清邁的學伴,早上分別參與國中部、高中部的課程,雖然中文不甚流利,但學伴依然精神奕奕地與台灣同學一起上課,過程中也能看到台灣學伴不時分享與翻譯老師說明的內容以及課本中的意涵。
特別的是下午結合慈誠懿德日,泰國學伴與清邁慈濟學校老師們特別穿上泰國傳統服飾,一起到教室裡為同學說明泰國宋干節(潑水節)的由來與意義,引導孩子為慈懿會爸爸媽媽進行獻水式,再由爸爸媽媽為孩子綁上棉線獻上祝福,讓今天的慈誠懿德日有一場跨文化的饗宴。
而在社團時間,清邁慈濟學校老師與同學教導同學繞(董Tung)泰北蘭納吉祥旗,並煮了泰式奶綠、碟豆花檸檬水讓同學體驗泰式飲品。慈少社的同學參與吉祥旗製作,透過不同毛線的配色,製作出屬於自己的作品,也發現雖然彼此來自不同的地方,但透過慈濟人文的薰陶後,我們其實就是同一所學校「慈濟」。
高一善解的許旻蓉分享彼此雖然語言不盡相同,但努力的想盡各種方法讓彼此互相理解,除了討論泰國與台灣文化的不同之外,下課時間帶學伴到妙膳廳,品嚐台灣風味的奶茶,短短一天就有一位泰國的好同學,旻蓉也與學伴林秀芝相約泰國清邁慈濟學校相見。
一整天的時間過得飛快,李玲惠校長說:「從泰北到台灣不管是我們花蓮或清邁慈中的孩子 ,未來的舞台就是整個世界,透過交流讓彼此有有更深的認識、看到彼此的好,看見泰國孩子有禮有節,台灣的孩子知識增加了也有不同文化的理解與體驗。」
泰國清邁慈濟學校殷文仙校長也提到這次交流的對泰北學生是很難得的機會,相約花蓮慈中的學生們在七月在泰國繼續相見!
撰文/葉宜鑫;攝影/許家翔、郭師企、王靜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