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大附中首場防災士認證 超前部屬提升防災素養

消防局廖志航老師與教官們請同學模擬真實情況,當有人路倒了要如何確認意識與呼吸,使用安妮演練基本急救訓練CPR與AED後,讓感受更真實。

  為培養學生防災意識、知識及專業技能,慈大附中今年首度與慈濟基金會慈發處災防組合作辦理「內政部防災士認證活動」,強化與落實防災工作,展現青年學子自救與互助的能力,讓防災不單僅僅是知識的增加,更能內化成每個人的生活態度與素養。

同學模擬與討論災難發生時開設收容中心應注意的事項,考量的層面從人員安置、飲食用水、衛生防疫等。

  台灣因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災害加上人為因素導致災禍不斷,根據研究,當災難發生時,百分之七十是自救、二十為互救,為了降低災害損失,內政部開始推廣防災士培訓課程,內容包括防救災資訊取得、急救技術、個人居家防護措施、避難收容開設及社區防災等課程。

慈濟基金會北區急難救助隊黃啟書師兄針對學生量身打造課程,使學生受益良多,也從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李玲惠校長表示經過防災士培訓,第一批學生就是有專業的關鍵人物,當災難來臨要判斷並給予最適切的協助,也能適時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將內心的慈悲化為真實的行動,而平時要將防災觀念落實在家庭與校園,帶動身旁的同學關心學校與社區的防災與安全。

消防局廖志航老師與教官們請同學模擬真實情況,當有人路倒了要如何確認意識與呼吸,使用安妮演練基本急救訓練CPR與AED後,讓感受更真實。

  高一包容張宸豪分享兩天課程內容結合知識與實務,模擬真實情境,未來若有需要協助相關防災工作也希望盡一份心力,必要時擔綱協助學校及社區的角色職能。

當災難發生時,防災士需要熟悉相關基礎救護術的操作,同學一一練習簡易止血包紮的方法。

  慈中以培養慈悲利他的全球公民為出發,參與防災士的培訓課程除了可以將防災教育向下扎根,帶動年輕世代共同關心在地社區的防災與安全外,也能發揮青年學子的力量以「自助、互助、公助」為目標,幫助他人,深化青年的責任。

經過紮實的15小時防災理念及實作課程,8位師長與27位學生全數順科通過學科及術科測驗。

撰文/葉宜鑫;攝影/王靜誼、楊宥慈、郭師企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慈善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