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結束,寒假正式開始。一月六日至七日,慈濟科技大學487位護理公費生(含五專、四技、二技)選擇留下來參與2024年寒假人文營,同時還有來自各縣市共53位慈誠懿德爸媽陪伴。邀請了骨髓幹細胞中心資料庫暨行政組專員劉蓁蓁、開刀房兼職護理師彭文郁、土耳其人文真善美志工余自成、台北慈濟醫院護理師葛沛汝、台中慈濟醫院急性後期照護中心護理長吳東芸,讓學生除了解畢業後的職場狀態,護理使命,更能與國際時事接軌。
人文室主任謝麗華以日本羽田機場事故為例,強調空姐在飛機燃燒當下,所做的每個決策都影響乘客生命。如同學生在成為護理師後,每個護理措施,都會影響病人健康。
涅槃重生 浴火鳳凰
「簡單的握拳,把手伸直、蹲下站立,練習了一年才能做到。」燒傷面積達68%的八仙塵爆患者,目前任職於花蓮慈濟醫院開刀房兼職護理師彭文郁分享重生過程,經歷了筋膜切開、清創及植皮等共六次手術,其中還伴隨著反覆發燒、換藥的疼痛,對那時的她而言,每一天都在疼痛和尖叫聲中度過。
也因為親身經歷過,才更懂得換位思考,感同身受。病人之所以會發脾氣,是因為當下的疼痛和不適,讓他無法克制自己。當看到一張張燒傷的投影幕,和播放的復健影片時,台下的學生忍不住紅了眼眶。
護理科一年級學生黃靖湘表示,很佩服學姊的勇氣和精神!願意勇敢站出來分享經歷過的傷痛。無論遇到任何事,就算是受到歧視,也要一直撐下去,勇敢做自己,不要在意他人目光。護理科一年級學生陳凱筑表示,很佩服學姊不後悔做自己的心態,無論結局如何都不能否定自己。因為「當你認為自己是怎樣的人,別人就會認為你是怎樣的人。」
救人一命 無損己身
「我的一針,就是別人的一生。」骨髓幹細胞中心資料庫暨行政組專員劉蓁蓁帶來的「相遇在第六對」,經歷了骨癌、血癌的白御柔,在26歲因血癌復發離世,教會學生要更加懂得珍惜自己擁有的,勇敢追夢。
同樣因血癌復發離世,朱頤的故事和生前許下的心願,要號召十萬青年建檔。讓學生在聽完故事後,深受啟發。投入骨髓建檔行列,共32位學生驗血完成。
護理科五年級學生余竺恩表示,最難忘的是看到血癌患者及家人對骨髓的渴望和希望,及受贈者與捐贈者相擁的時刻!一個小小的抽血動作就能拯救一個人甚至是一個家庭,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情,所以參與骨髓建檔。
護理系一年級學生謝易達表示,覺得人生無常,誰也不知道是明天先來,還是無常先來,所以把握機會建檔,幫助別人的事不能等,或許下一次自己需要幫助時,也能即時得到幫助。
翻轉手心 十年之約
敘利亞內戰造成400萬的難民流離失所,土耳其人文真善美志工余自成分享十年前在土耳其滿納海學校念書的學生,十年後帶著自己存下的錢幫助烏克蘭難民,將曾經得到的幫助,以另一種形式回饋。
更有土耳其難民因戰亂失去手腳,卻依舊正向面對人生,成為主播。藉由自己的故事,讓身在苦難中的人同樣可以擁有正向力量。從戰爭到疫情,縱使生活艱難,但教會他要更懂得珍惜每時每刻。
護理科四年級學生潘怡玟表示,余自成師伯提到希望年輕的孩子能夠繼續把大愛傳出去。這也是自己堅持走護理的初衷,父親在自己國小二年級過世,從小到大一直受到各界幫助,感謝慈濟師姑師伯一直以來的陪伴,自己也從未辜負大家的期待,爭取每一年都拿到獎學金,多參加志工活動,未來也會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護理科三年級學生鄭毓潔表示,看到難民小朋友小小年紀就要到工廠工作幫助家計。好不容易得到念書機會,一拿到課本就開始不斷親吻覺得很震撼。對自己而言,接受教育是理所應當的事。也很佩服和感動,難民就算身處苦難,也還是願意從手心向上變成手心向下,這未必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
經驗傳承 護理使命
台中慈濟醫院急性後期照護中心護理長吳東芸分享,要如何讓病人願意參與復健,給予動力和目標,協助病人家庭從失衡轉為正常等,護理師的職責非常大。不單只是給藥,還要為病人出院做準備,持續追蹤出院後的復健和生活情況,所以壓力也不小,期待大家可以彼此互相鼓勵,勿忘初衷。
護理科四年級學生張芷庭表示,因為在醫院照顧生病的奶奶,看到護理人員的貼心照顧,讓自己也想成為他們的一分子。自己從實習就開始寫日記,鼓勵未來的自己堅持夢想。實習過程中,遇到一位奶奶不斷安慰自己在操作技術時不要緊張,覺得非常感動,也時刻警惕自己,要學好專業技術,才能夠真正幫助病人。
台北慈濟醫院護理師葛沛汝分享,未來在醫院遇到困難時,要學會如何面對問題,解決問題。自己也是一步步走過來,從學習者成為教學者。要不斷鼓勵自己,和朋友一起在護理這條路上努力達成自己的目標。
撰稿:蔡淵轅、葉秀品
拍照:紀靜宜、林冠羽、蔡淵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