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剛放寒假,一月八日至十一日,慈濟科技大學Ho Hi Young歌舞社18名學生,深入馬太鞍部落「共學共勞」。有別於單純的衛教宣導,這一群來自各族群的學生,以「深度學習」的心態,向部落耆老虛心求教,再透過搭建獵寮、採集植物,認識服飾、階層制度,並與族人、耆老訪談,瞭解族人生活樣貌,感受傳統意涵,更成為未來參與原住民族歌舞劇競賽的深層底蘊。
共勞共學 學習部落智慧
民以食為天!想吃上一口飯,竟然花費三小時!因為,Ho Hi Young歌舞社18名學生,得先從鋸竹子、做餐具開始!學生拿著小刀,不斷削磨竹筷子,一旦力道沒控制好,筷子就斷了,一切又得重來。沒想到,光是最基本的碗、杯子和筷子,就花上一小時!
接下來,才是重頭戲!學生得學習如何辨識野菜,再親手採集、生火烹調。護理科二年級學生郭怡吟表示,前一天才下過雨,乾草、木材、竹子全都是溼的,就算好不容易點燃乾草,卻因為沒有保持木材距離、通風不良,導致熄火,沒想到,在野外,連吃頓飯都這麼辛苦!
Ho Hi Young歌舞社社團指導老師陳菱筑表示,學生進入部落學習文化,並非一昧「索取」。因為,原住民族重視「互助」,就像阿美族的mipaliw「換工」一樣。所以,讓學生走入馬可認長者據點,發揮護理專業,進行衛教宣導。
衛教宣導 學習健康知識
「過期的藥,記得要用泥土、水混在一起,密封後才丟!」擔心長輩隨手亂丟過期藥品,導致小狗或年幼孩童誤食,Ho Hi Young歌舞社學生在用藥安全的衛教宣導上,特地「重點加強」最適合居民的內容。
在飲食知識主題,學生舉例的更是阿公阿嬤最熟悉的野菜,立刻獲得熱烈迴響,爭先搶答。80歲的阿嬤林桂玉表示,儘管認得,也會烹調野菜,卻不知道營養價值。現在年紀大了,格外注重健康飲食,真的學到很多知識。
因為,現場不但有放大版的海報圖片文字,連有獎徵答的獎品也是超實用,全都是長輩最喜歡的衛生紙、沙拉油、醬油、洗碗精、菜瓜布等。就算阿公阿嬤舉手了,突然忘記答案,學生也立刻走上前,把印有答案的海報,湊到老人家面前,既拉近了彼此距離,也讓阿公阿嬤不失面子。
因地制宜 集體創意發想
面對國小一、二年級學童,Ho Hi Young歌舞社學生穿上雨衣,搭配「腸病毒」、「醫生」、「酒精」等名牌,直接上演如何正確洗手的話劇。只見小朋友目不轉睛,與大哥哥、大姐姐頻頻互動,讓學生頓時成就感爆棚!
護理科二年級學生藍元均表示,按照課本教的「超過140/90mmHg就是高血壓」,長輩卻一頭霧水。社團指導老師陳菱筑立刻補上一句,「高的140低的90」,阿公阿嬤瞬間理解。原來,要懂得因地制宜,還要契合長輩的語言,才能達到衛教宣導的最佳效果。
護理科四年級學生趙媛亘表示,長輩可能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好幾種疾病,所以,得事前做足功課,以免傳遞資訊錯誤。加上社團裡也有一、二年級的學妹,大家一起找文獻,分享所學,相互討論,並激盪創意,一起設計出衛教宣導的腳本。
長輩關懷 延續文化傳承
當學生的衛教宣導告一段落後,換成老人家唱歡迎歌,帶著孩子一起跳舞。馬可認文化藝術舞蹈協會總幹事林秀鳳表示,長者據點的阿公阿嬤年紀以80歲起跳,最年長的96歲,所以,忍不住把學生當成孫子來疼愛。尤其,子女多在外地工作,能有年輕人來陪伴,老人家心裡非常期待又雀躍。
護理科二年級學生張睿芸表示,因為自己的阿公阿嬤都去世了,所以,聽到現場的阿嬤教我唱族語,覺得很感動,忍不住握緊長輩的雙手。護理科二年級學生張悅恩表示,發現衛教宣導最大的困難,是語言不通,所以,不但打電話回家,向媽媽和奶奶討救兵,學會關鍵詞彙的族語,在互動過程中,部落長輩也不斷鼓勵學生,多學、多說族語。
Ho Hi Young 歌舞社指導老師陳菱筑表示,從去年十一月起,陸續帶學生進行田野調查、找資料、做功課。現在直接走入部落,希望學生可以和部落長輩雙向學習、交流互動。更從長輩的回饋,深入了解阿美族文化和傳統,將珍貴的文化、舞蹈、語言、智慧,繼續傳承下去。
撰文/蔡淵轅、葉秀品;攝影/蔡淵轅、 郭怡吟、田佩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