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大學生赴新加坡實習 深化專業拓展國際視野

慈大物治系簡立名分享

        慈濟大學物理治療學系學生,日前藉由教育部新南向學海築夢計畫的補助,前往新加坡進行為期半年的臨床實習。物理治療學系特別邀請此次出國實習的簡立名與簡士堯同學,分享在新加坡的實習經驗與生活點滴。

慈大物治系簡士堯分享

         不同於台灣的物理治療制度,新加坡的物理治療師可以在任何情況下不需要醫師的診斷或轉介,即可獨立進行治療。在此情況下,相當考驗物理治療的養成教育,也讓學生能充分了解學校課程學習的扎實、深度與廣度,真正體驗物理治療師在醫療系統的角色。除了教育部與學校補助外,透過慈濟基金會全球網絡的協助,學生得以前往慈濟新加坡日間復健中心及診所進行臨床實習,拓展同學的國際視野與提升物理治療專業能力,因應未來的全球化與專業工作挑戰。

學生在慈濟新加坡日間復健中心與診所進行臨床實習

        「英文能力真的很重要。」學長們提及,新加坡雖然以華人為主,但臨床實習仍需大量使用英文溝通,病歷撰寫、個案討論、專業指導皆以英文為主,甚至需與印度裔的負責人Brother Vinoth以全英文交流。他們鼓勵學弟妹把握在校期間加強英文能力,為未來跨國發展鋪路。

物治系學生聆聽學長經驗
        在專業訓練方面,兩位學長特別感謝慈濟大學老師的用心教導。他們表示,過去在課堂中可能無法理解為什麼需要這麼深度與廣度的學習,但此次在新加坡實習時都一一派上用場,更重要的是,很多臨床邏輯推理與鑑別診斷,都是在台灣的醫院不容易學習到的。

物治系學生前往新加坡進行為期半年的實習
        除了專業成長外,生活方面的適應也是實習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在新加坡分會的協助下,學生得以在診所附近找到價格實惠的住宿,大眾運輸便利也大大降低通勤壓力。學長們還分享如何在當地尋找平價美食,甚至學會幾句馬來語、潮州話、印度泰米爾語的問候語,拓展文化視野。

帶隊老師、實習學生和慈濟新加坡分會師兄合影
        慈濟大學物理治療學系端木和頤老師表示:「感謝教育部、慈濟大學及慈濟基金會的支持與補助,讓學生有機會出國實習,提升自我專業能力與國際競爭力。」透過學長的實習經驗分享,也讓學生看見未來的可能性,也鼓舞他們積極爭取海外學習的機會,為成為具有國際視野的醫療人才做好準備。

物理治療學系舉辦新加坡實習分享

撰文/照片:端木和頤

關鍵字: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慈善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