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大加冠典禮 331位護生將踏入臨床實習

  國際護師節前夕,五月九日,慈濟大學舉辦113學年度(五專第34屆、四技第10屆)加冠典禮,共331位護理科系學生(五專247人、四技84人)齊聲宣誓「發揮護理專業的服務熱誠,宏揚人傷我痛的慈濟精神」。從今年六月起,這群護理生力軍將陸續前往醫院實習,不但應用專業理論所學,更要從臨床第一線,體現護理的價值。

(圖左)護理生力軍將陸續前往醫院實習,應用專業理論所學。(圖右)點亮盞盞心燈,傳承視病如親的護理精神。

  加冠典禮,由老師親自為學生戴上護士帽,而重要的一刻,系上特別安排網路直播,讓爸媽可以同步見證,孩子踏入護理生涯的里程碑。因為,加冠代表護理科系學生將踏出校園,背負起照顧病患的責任,更點亮盞盞心燈,傳承視病如親的護理精神。

  慈濟教育志業執行長王本榮表示,醫院是看盡生老病死的地方,只有在病苦時才會感受到生命的脆弱,期許每一位加冠學生,都能成為病患未來希望的一道光。名譽校長羅文瑞表示,「碰到困難和挫折,只要解決了,就是進步!」學校是允許犯錯的地方,分數高低也只是參考,千萬不要害怕、不要逃避。

  陳宗鷹副校長表示,踏入臨床實習,面對的不再是書本、考卷。當你看到病患因你照顧而康復,喜悅和成就感會截然不同,恭喜各位加冠生邁入下一個里程碑。護理學院彭台珠院長表示,儘管透過AI,可解答部分cure(治療),但是,care(關懷)和comfortable(舒適)卻無法被取代。提醒學生虛心受教,回歸護理的本質,傾聽病人的聲音,膚慰病人的身心靈。

學生齊宣誓,發揮護理專業的服務熱誠,宏揚人傷我痛的慈濟精神。

  宣誓代表五專護理科二年級生彭品嘉表示,小六時因扁桃腺發炎險需氣切,幸有護理師耐心陪伴,立下成為護理師的志願。雖曾遭父母反對,擔心她太早離家與選太早選定職業,但因爸爸去年住院,她主動照顧,整夜守護,讓父母見證她的成長與獨立,改為支持。

懿德媽媽幫加冠學生梳化妝。

  彭品嘉媽媽陳麗珍表示,原擔心護理工作辛苦,如今見女兒獨當一面,也慢慢放心。她叮囑品嘉莫忘初衷,才配得上「白衣天使」的稱號。品嘉則說,加冠是起點,她將持續努力,邁向優秀護理師的目標。

外籍生獻唱護理學院院歌。

  四技護理系二年級生康家恩是43位「男」丁格爾之一的宣誓代表。他從小看媽媽常忙到深夜,也常聽器官捐贈、救人一命故事。直到加冠典禮,才意識到臨床實習中每項操作都關乎病人安危,決定轉變心態、轉換角色並管理好情緒,讓自己更有同理心和包容心去照顧他人。

  家恩的媽媽周桂君是花蓮慈院器官移植協調護理師,也是慈濟護專第三屆五專畢業生,目前就讀慈大護理碩士班。身為資深學姊的周桂君表示,護理工作真的不輕鬆,永遠要記得「病人的安全是最重要的」,打好學理基礎,並勉勵兒子與學弟妹保持初衷,成為有溫度的護理師。

331位護理科系學生(五專247人、四技84人)齊聲宣誓。

  331位加冠學生中,有43位原住民及23位外籍生(來自菲律賓、印尼),皆為公費生,免學雜費、食宿與實習相關費用,就學期間每月還有3,000至5,000元零用金。五專護理科二年級生古芳瑀(布農族)表示,原住民專班的公費制度減輕家庭負擔,也帶來穩定就業保障。她曾因手汗影響技術考試,決定手術改善,只為在實習時能更冷靜、細心觀察病人狀況,做出正確判斷,提供最佳照護品質。

  四技護理系二年級學生柯博德(菲律賓籍),從小便立志當護理師,卻因為家境清寒,不得不放棄讀大學。沒想到,能獲得慈大國際專班的公費資格,讓柯博德很珍惜能來台讀書的寶貴機會,不但拼命學中文、讀護理,也如願圓了護理師的夢想。由於爸爸因海燕颱風意外罹難,媽媽也在二年前因病去世,柯博德只能孤伶伶的參與加冠典禮。多虧了懿德媽媽張秀玲專程送上禮物和卡片,讓柯博德也能感受到家人陪伴的溫暖,更想親口跟天上的爸媽說一聲:「我長大了,可以照顧別人了,這是我想送給你們的禮物,希望爸媽能以我為榮,我好想你們。」

  靜思精舍德昕法師表示,生命是獨一無二的,也是最珍貴的。看到這麼多加冠學生齊聲宣誓,就像千手千眼的觀世音菩薩,一起守護生命,相信這就是最有價值的護理之路,也是證嚴上人創辦慈濟教育的初衷。祝福大家心中有愛,幸福常在,一起化良知為良能,利益人群,讓愛綿延不絕。

(撰文/葉秀品,攝影/許榮輝)

關鍵字: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慈善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