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轉學習 慈大恆星教育志工隊前進馬來西亞

隊員使用大自然的素材讓小朋友們多多嘗試觸碰

  為強化學生教學實務能力,慈濟大學兒童發展與家庭教育學系師生一行15人(含12位學生、1位教職員及2位懿德爸媽),6月27日啟程前往馬來西亞吉隆坡甲洞大愛幼兒園及和氣難民學校進行跨國服務學習。活動以「自然與文化融合」為主軸,設計一系列富啟發性的教學活動,實踐教育理念,並在異地播下愛與希望的種子,為全球慈濟教育志業注入青春與活力。

隊員們教導難民學校的孩子們製作小花籃手工

  活動期間,學生們發揮創意,運用在地可取得的自然素材如樹枝、樹葉、泥土與石頭,設計多元感官探索教案,結合臺灣原住民律動,讓孩子們在遊戲與藝術創作中,體驗自然之美與多元文化。例如「乾濕泥土觸感探索」、「彩繪石頭創作」與「魔法小樹製作」等活動,皆讓孩童在輕鬆氛圍中發揮創意、培養動手能力,並在歡笑中學習與成長。

  此外,志工團隊也於和氣難民學校進行充滿愛與學習的服務活動。活動開始,學生志工以原住民律動開場,迅速拉近與孩子們的距離,營造輕鬆溫馨的氛圍。接著進行的「花籃手作」活動中,志工們細心引導孩子們使用簡單材料創作專屬作品,不僅啟發創意,也提升孩子的手部操作能力與成就感。即便過程中遇到材料陌生或操作困難等挑戰,孩子們在志工的陪伴與鼓勵下,勇敢嘗試、樂於分享。這場教學活動讓志工隊不僅實踐教育理念,也與孩子們共同創造了滿滿的回憶與感動。

隊員們在為了入班的教案進行試教

  參與學生許庭鈞表示:「看見孩子們短時間內展現出活潑、創意與笑容,是這次服務中最深刻的回饋。這份彼此真誠交流的感動,將成為每位參與者心中最珍貴的記憶。」

  整體活動過程氣氛熱烈且溫馨,孩子們從一開始的拘謹與好奇,逐漸敞開心房、主動參與。從舞動的原民律動到細膩的創作過程,每個笑容與眼神都洋溢著真摯的喜悅與期待。服務學習不僅讓慈大學生累積珍貴的教學實戰經驗,更深化對教育價值的體悟。

志工隊參加了雪隆靜思堂的環保週年慶掃街活動

  這次馬來西亞的跨國服務學習,不僅是一次教學經驗的實踐,更是一場心與心交流的旅程。透過自然素材教案與創意手作,慈濟大學學生與在地孩童共同創造滿滿的笑聲、感動與成長。這段跨越語言與文化的交流,也再次印證:「只要有愛,就沒有距離;只要用心,就能看見希望的種子悄悄發芽。」

慈大恆星教育志工隊前往馬來西亞進行服務學習

撰文/許庭鈞;攝影/慈濟大學恆星教育志工隊提供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慈善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