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未來精英國際探索營」深入探索加州三所頂尖大學,帶領臺南慈中團員們以全新視角親身體驗世界級學府的人文、創新與學術氛圍。每一站的行程都由在地校友或慈青學長姊熱情陪伴,讓同學們收穫滿滿。
首站來到充滿創新與人文氣息的史丹佛大學(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先有史丹佛,才有矽谷」── 這所學校不僅以典雅的西班牙式建築和深厚歷史底蘊聞名,更是孕育全球科技重鎮矽谷的搖籃。畢業於史丹佛、現任矽谷科技公司高層的段岱佳(Tina)師姑特地排開重要會議,請假返校親自導覽,帶領團員們走訪胡佛塔、羅丹雕塑、藝術博物館與紀念教堂等地標。並介紹在Main Quad的長廊,每個有數字的磚塊下面都隱藏一個「時間膠囊」,由每屆畢業生埋下,五十年後再開啟的傳統。Tina師姑分享自己在矽谷的經歷,強調史丹佛鼓勵學生勇於創新、跨域合作與實踐設計思考,並引用「史丹佛媽媽」的名言:“There is only one failure for you and that is not to be true to the best you know.(人生唯一的失敗,就是沒有盡全力做真實的自己)”,這句話讓團員們深受啟發。
值得一提的是,臺灣裔企業家黃仁勳也捐贈了一棟研究大樓,回饋母校,栽培更多科技人才。這些故事與傳統,讓同學們在參訪中深刻感受到史丹佛不僅僅是一所學校,更是一個啟發夢想、連結世界的創新基地。國三賴同學表示:「史丹佛的人文與歷史底蘊令人印象深刻,博物館與教堂的氛圍難以忘懷,未來如果還有機會,我肯定會再訪!」
第二所探索的大學是加州公立的柏克萊大學(UC Berkeley)。上午由柏克萊在校生全英文導覽,詳細介紹了各學院的課程設計、學分制度,並分享校園生活的多元面貌,讓團員深入認識這所加州公立頂尖學府。導覽從校園的象徵性地標Sather Gate(薩瑟門)展開,穿越歷史悠久的校道,來到氣宇軒昂的Doe Library(道伊圖書館),感受學術殿堂的莊嚴氛圍。途中經過Physics Building(物理系館),這裡曾是奧本海默電影的取景地,讓同學們對科學與歷史有了更具體的連結。在一旁高聳的Sather Tower(薩瑟鐘塔)則成為大家合影留念的熱門景點。此外,也聽聞許多有趣的校園傳說,例如親手觸摸傳說中的4.0 Ball,就能沾染考試滿分的好運,在未來學業上有所突破。地面上那塊不能踩的二戰紀念牌,據說一旦踩到便會無法順利畢業。這些傳說為嚴謹的學術氛圍增添了幾分趣味與敬畏。
下午則由幾位畢業於柏克萊的慈青哥哥姊姊帶領大家探索校園不同角落,拍照、購買紀念品,享受充滿人文氣息的校園時光。柏克萊校風崇尚言論自由,校園裡隨處可見學生討論時事、表達想法,高一黃同學表示:「這趟行程讓我更了解美國與臺灣大學的不同,也希望未來有機會體驗不一樣的教育風格。」柏克萊的探索讓團員們深刻體會到,知識不僅來自課堂,更來自於自由思考、尊重歷史與多元文化的包容。
最後一站來到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美國慈青姊姊們特別設計了「UCLA Challenge」趣味闖關活動,讓學員們分組在校園指定地點合作執行任務。每一關都充滿創意與挑戰,小組成員需在UCLA學生商店用英文與慈青姊姊對話、在Bruin Plaza的Bruin Bear雕像前合影、於Powell Library前擺出「亞洲阿姨之星」經典動作、在Royce Hall前大跳Fortnite舞蹈等任務。這些任務不僅考驗團隊的溝通與默契,也讓同學們在完成挑戰的同時,欣賞UCLA經典建築物的美麗風貌。大家積極投入、努力為小組榮耀而拚搏,在歡樂與挑戰中學習團隊合作,也更深入感受到UCLA校園的青春活力與多元文化。
高二戴同學分享:「能親自走訪這些世界知名學府,讓他大開眼界,也激發了對未來學習的動力。」本次美國三大名校的探索行程,讓同學們親身體會到世界級學府的學術氛圍與人文底蘊,不僅開拓了國際視野,也激發了對未來學習與人生規劃的熱情。每一位團員在與不同文化、價值觀碰撞與交流中,對自我、學習和生涯探索有了更深的省思與啟發,為未來的升學之路與人生目標點亮了新的方向。
(撰文:陳冠廷/攝影:蔡維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