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大附中跨越四國六校 開啟新馬國際教育修學

慈大附中李玲惠校長(左四)及小學部同學與新加坡菩提學校葉副校長(左二)及師生合影。

  2025年暑假,慈濟大學附屬高級中學與泰北清邁慈濟學校展開一場以「跨國交流、深度學習」為核心的新馬國際修學課程,由慈大附中李玲惠校長及清邁慈濟學校的方容君教務主任親自率領師生前往新加坡與馬來西亞,展開一段跨國深度學習之旅。此次交流不僅聚焦於數位學習與課堂互動,更透過走讀城市與跨文化理解,激發學生的國際視野與移動力,用行動實踐全球公民素養。

  慈大附中實體及線上共有13條國際修學路線,而這一次的實地出訪,校長李玲惠表示:「能真實地走入不同國度的校園,進行交流與共學,才能逐步打開師生的學習眼界。」此次2025年新馬修學團可謂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跨越四國、六校共同學習!從第一天慈大附中與泰北清邁慈濟學校在新加坡合體展開行動,第二天小學部拜訪多年友校菩提學校,中學部則因應深度學習(NPDL)前往美以美女子中學;第三天走入重視永續環保與人文的文殊中學;第七天更在吉隆坡慈濟國際學校進行三校共學與志工分享。李校長說:「在分享中欣賞彼此的異同,是另一種深度學習。」

體驗菩學學校華文週中華傳統服飾及馬來傳統樂器Angklung課程。

  慈大附中小學部與新加坡菩提學校至今已有15年的交流情誼,今年再次聚首。同學們興奮地與學伴一同走入課堂,除參加華文週的闖關活動,也一同參加馬來傳統樂器Angklung的課程,完成一場動人的課堂大合奏。在兩天的交流中,孩子們還一起參與城市走讀活動,從克拉馬頭、市政廳、萊佛士雕像到魚尾獅,深入了解新加坡的歷史與崛起。菩提學校的學生也化身小小導覽員,沿路細心幫慈小孩子介紹,讓彼此情誼更加緊密。

與菩提學校的師生一起城市踏查,從克拉碼頭開始走讀新加坡歷史,更加深學伴間的合作。

  張玹菩同學分享:「在菩提學校體驗許多不同特色課程。除參加華族文化週體驗華族的古代服裝、打竹板等傳統文化,也上了一堂馬來傳統樂器Angklung課程,發現馬來傳統樂器非常特別,透過長短竹組合與搖動就能合奏一首歌,令人驚奇,最後我們體驗社團活動,從靜態棋藝、古箏到動態籃球、童軍活動樣樣俱到。讓我深刻體驗到不同的國家、學校在文化習俗、課程上都有所差異,唯有打開心胸,彼此尊重才能學習到更多不同文化。」

花蓮慈大附中與泰北清邁慈濟中學師生造訪新加坡美以美女子中學,透過課程觀摩、深度學習。

  中學部師生前往新加坡美以美女子中學(MGS)交流。兩校皆為了讓孩子有好的教育而辦學,更因為共同深耕深度學習(NPDL)相識,特別於本次回訪,同學們隨著學伴入班參與全英文學科課程,透過iPad與線上學習平台參與課程,不但訓練英語文表達力,也挑戰資訊整合與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團隊則與美以美中學分享深度學習(NPDL)與數位教學經驗,三校代表共同交流實務做法,激盪未來教育的創新火花。

由文殊中學佛學社的同學帶領學伴共同設計,彩繪完成環保瓶飾。

  慈大附中與新加坡佛教總會創辦的文殊中學有共同的佛教背景,文殊中學的理念是:「尊重每一個個體與靈魂」,強調品德與智慧,三校展開一場充滿共鳴的交流之旅。從學伴設計的專屬歡迎海報開始,到分組參與社團課程如武術社、佛學社與環保彩繪盆栽活動,彼此在愛、尊重與環保價值的實踐中,找到跨校間的共鳴。呂孟潔同學分享:「每個人來自不同的學校和背景,想法和習慣可能不一樣,但正因為這樣,我們才能學習到更多元的觀點,變得更加成熟與開放。」

與吉隆坡慈濟學校多年的情誼,在2023年簽為姊妹校,三校就像一家人有絕佳默契。

  修學行的最後一站拜訪在馬來西亞的姊妹校—吉隆坡慈濟國際學校(TCISKL),交流跨國共學與志工經驗。這場三校聯合課程聚焦於慈濟人文、國際教育與社會實踐,展現各校對於服務學習與全球議題的行動力。

  小學部學生與學伴進入課堂,孩子們透過繪本與討論了解「尊重」、「感恩」等慈濟核心精神,表達自己對環境與社會的關懷。中學部則分享三校如何透過教育推動「從做中學、從學中覺」的精神。慈大附中同學介紹「服務利他GO」課程,從七年級開始培養好習慣,到八年級設計社區關懷行動,強化學生自我反思與問題解決的能力;清邁慈中的學生則分享家訪與發放的志工經驗;TCISKL學生主動規劃社區服務方案,組隊執行,將關懷落實在日常行動中。三校學生彼此學習,彼此啟發,從課堂到社區,從分享中凝聚志同道合的力量。

7.城市探索課程依事前規劃路線走訪小印度、牛車水與甘榜格南,訓練跨文化溝通力。

  城市探索的課程設計不僅是走訪著名景點,更是訓練學生的國際移動力。透過在小印度、牛車水與甘榜格南等街區實地觀察,學生學會閱讀城市空間、辨識文化符號、理解多元宗教信仰的並存,也學習如何在跨文化環境中適應與溝通。慈濟師姑、師伯一路陪伴,在烈日下不斷提醒安全、補充水分,他們的溫柔陪伴不只指引方向,更讓學生們深刻感受到什麼是「人文關懷」的實踐與無私的愛。

馬六甲古城之旅孩子認真聽著鄭和下西洋的歷史(左圖)。

  離開新加坡,團隊跨越馬六甲海峽來到馬來西亞馬六甲,展開另一段文化探索與深度學習之旅。慈大附中師生來到馬六甲靜思堂,受到當地慈濟志工與慈少親善大使的熱情接待,親善大使親手縫製傳統遊戲「五粒子」,更帶著臺灣的師生深入探訪馬六甲古城,學習鄭和下西洋、峇峇娘惹文化等在地歷史。晚間,馬六甲分會特別安排「文化美食廟會」,讓大家用味蕾認識馬來西亞的馬來、印度及華族等多元文化,他們費盡心思的精心安排和巧手準備讓大家驚呼連連,感動不已。

  從校際交流和學伴的相識共學,到城市探索啟發自身的國際移動力,再與當地志工的深刻互動與連結,每一個環節都是一堂學問滿滿的課程。李玲惠校長特別感恩所有師長和海內外慈濟志工的用心付出,不僅啟發學生的國際移動力與學習力,更加深學生要走入世界、連結人心的動機,因為每一次互動都是拓展世界、深化人文的機會。

(撰文/張晴芳、蘇秋碧,攝影/許政雄)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慈善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