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大志工跨海服務 攜手檳城青年推動永續服務力

慈大志工與當地志工合影

  慈濟大學服務學習志工團隊於7月3日至14日,由教資中心張麗芬主任、服務學習組廖依盈組長帶隊前往馬來西亞檳城,執行教育希望共學服務方案。團隊成員包括兒家系、公衛系、物治系與傳播系學生,服務內容有兒童教育、健康促進、在地青年志工培力方案、在地教師專業成長工作坊、親職講座等。服務學習組廖依盈組長表示:「團隊的宗旨是教育、希望、共學,希望團隊成員將自己的服務經驗與專業融入在服務方案中,同時也能與檳城當地一起交流、共同成長。」

用棉花糖及義大利麵搭建結構穩固的建築

  兒童教育主要以情緒教育及科技教育為主題,情緒教育以教導幼兒園及國小孩童學習如何管理情緒為主,學習應對、抒發自己的情緒;科技教育則是透過地震來引起動機,讓孩童了解建築物穩定的重要性,課程透過實作充滿趣味。就讀兒家系的隊長蔣佳蓉表示:「情緒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主題之一,希望小學或幼兒園學生可以透過繪本及紙袋偶的方式去學習察覺情緒、回應處理情緒,科技教育的教學,則是讓學生了解耐重結構的重要性與原理,例如:用木條搭造簡易橋,可以承重10部手機的重量,並且搭配實作與競賽的方式進行,用棉花糖及義大利麵搭建結構穩固的建築。」

兒童教育

  健康促進課程服務對象以社區民眾、長者為主,以骨質疏鬆為主題,並搭配帶動健康操活動筋骨,使長者更了解如何透過飲食、運動預防骨鬆,並搭配量表預測未來的狀況,也期待長者從預防保健的觀點,達到健康促進的效果。物理治療系學生蔡宗祐主要負責長者健康促進方案,他透過系上所學教導長者正確運動姿勢,並講解如何預防骨質疏鬆,用簡單易懂的方式提供長者關於骨質疏鬆的成因、健康飲食、預防及檢測量表協助長者預防保健的專業知能。上完課程的長者林蓮花表示:「今天學到要注意吃得東西、要多運動,很開心學到這樣多。」

教長者做運動

  另外,團隊也提供親子活動方案、增加親子的互動時間。培力在地的青年志工是本次的創新方案,由慈濟大學服務學習志工帶領檳城當地青年志工參與培訓課程、共同執行服務方案,也期望培力當地志工,未來加入服務行列。張麗芬主任也提供給在地志工、大愛媽媽、幼兒園、小學教師成長工作坊、講座課程,以及家長的親職教育講座。

  慈大國際志工服務隊,不只分享許多知識給當地孩童及長者,也帶領當地青年志工一同服務,檳城青年志工鄭宇哲分享道:「這幾天做志工的過程中有哥哥姊姊的陪伴與鼓勵,讓我突破了自我,不管是在台前還是與別人互動都積極勇敢的去做!」慈大志工表示雖然服務很累,但收穫的回饋更多。物理治療系學生蔡宗祐表示:「從進入慈大開始,我的服務經驗累積應該算是非常豐富的,不管是長者、孩童各種不同的服務類型或主題都曾參與過,參加這些服務總能讓我有一種放鬆的感覺,不是利益的交換,也沒有限定要達到的目標,只要在服務對象的臉上,看到不一樣的笑容,那就是支持我一直服務下去的動力。」

  指導老師教資中心張麗芬主任表示,這是服務學習志工隊第三年前往馬來西亞,除了了解檳城在地的需求外,也希望透過共學、共成長,邀請檳城在地的青年志工、慈少,一同加入我們的服務方案。十五位青年志工在慈大哥哥姐姐們的培訓、鼓勵下,逐漸展露信心,並在過程中擔任小幫手。我們希望藉此建構孩子的自信與參與國際服務的機會。這些多數是慈濟志工長期陪伴的孩子,他們也許願發心,明年要回來花蓮當志工」。期待透過這樣的共學服務,也展現慈濟大學社會責任,培育、訓練在地的服務人力,未來期待這一群善的種子能夠持續發揮他們的服務影響力。

撰文、攝影/慈濟大學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慈善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