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學校放暑假之際,不少師生趁著難得的長假外出旅遊。然而臺南慈中64名師生選擇投入大林慈濟醫院,展開兩梯次各為期四天三夜的醫院志工行列,走入「生、老、病、死」為日常的醫院,見證形形色色的生命故事。
「到了癌症病房,看到很多努力抗癌的患者,其中有一位患者因罹癌一度想放棄,其母更是因為兒子生病而鬱鬱寡歡,但在師姑的開導及我的鼓勵下,不太願意說話的母子終於展開了笑容,原本沉悶的病房也溫暖了起來。這讓我意識到心態的重要,心態的轉變可能翻轉病情,堅持不放棄一切都是有可能的!」
高二王同學於服務過程中體會到,抗病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心態,而志工有溫度的陪伴,更能翻轉病患低落的心情,使其重展笑顏。
於病房區服務的同學們,有幸跟住院的街頭藝人「巫大哥」學習造型氣球的技藝,他為人開朗更願意分享才能,帶著學生一同動手折出希望與歡樂,氣球創作不僅精巧,更以滿滿的色彩和創意豐富病房角落,他和學生們折了一大箱氣球,讓學生在醫院大廳表演時,將親手折出的氣球贈送給病友與家屬。「我們是來服務病人,但更是來向病人學習。」和巫大哥互動後,學生們紛紛如此讚嘆道。
丹娜絲風災重創南部,來自各地的慈濟志工湧入災區協助清掃,面對大量便當需求,大林慈濟醫院承擔供應責任。正在大林慈院進行醫療志工服務的高中生們,在定點服務人力允許下,也參與其中,看見醫療團隊在災後的即時反應與合作精神。半小時完成720個熱騰騰便當裝箱,3條打餐動線,隨著同仁及醫療志工陸續加入,順利達成任務。這是一場無聲的生命教育:「愛與關懷,不只在診間,也存在於餐盒的溫度裡。」
大林的醫療團隊不僅投身人文關懷,更不吝傳遞行醫經驗。一名臺南慈中畢業校友,目前是大林慈院急診室護理師,得知學弟、學妹們來做醫院志工,便撥空前來探望關心,並為他們解答各種就讀醫護科系,以及從業以來遇到的大小事,同學們來做醫院志工不僅能學習如何服務他人,更收穫學姊的寶貴的經驗分享,受益匪淺。
「生病反而是跟自己的身體達成和解,並重新檢視自己過去的生活。在和病患及家屬互動的過程中,就像閱覽了他們的人生故事,深受啟發與感動。」
臺南慈中許老師分享道。「生、老、病、死」雖是人生必經的歷程,但仍可以正向樂觀的態度面對,甚至以自身的生命故事感動他人,學生們更是從中體會到生命誠可貴,年輕的自己需時刻把握當下,做出對社會有意義的貢獻及付出。
撰文/林育吟;攝影/林曉瑩、陳駿朋、蔡憶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