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落實科技與人文跨域融合的教育理念,慈濟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於7月7日至25日,在花蓮縣富源國中推動「智慧閱讀,情緒共融:富源永續學習之旅」史懷哲教育服務計畫。來自慈大不同學系的大學生志工團隊,設計一系列涵蓋AI應用、閱讀素養、情緒教育、文化體驗及永續議題的多元課程,陪伴偏鄉學子度過充實又有意義的三週營隊。
本次計畫以「智慧閱讀,情緒共融」為主軸,呼應當代教育中對人工智慧(AI)素養與社會情緒學習(SEL)的高度關注。活動內容豐富多元,包括AI繪圖創作、AI音樂生成、職涯探索、情緒繪本導讀、潑水節文化體驗及自然永續實作課程,讓學生透過體驗與探索,發展自我表達與團隊合作能力。
不同於傳統補救型教學營隊,慈大團隊強調「陪伴而非灌輸」、「體驗而非說教」,期盼孩子們能在互動中自然學習、找到自我價值。課程設計採漸進式主題安排,首先以團體建立與情緒素養為出發,透過情緒桌遊、《每個人都很美》繪本導讀以及「情緒急救包」創作,協助學生認識並表達情緒,建立正向互動的班級氛圍。
在「AI × 自我探索」課程中,學生嘗試以AI圖像生成個人創作,並以熱轉印方式製作成專屬提袋,留下自我象徵;也透過AI音樂創作課程,學習用科技抒發內在情感。為培養文化理解與包容,團隊特別設計「泰國潑水節」文化體驗活動,讓學生在遊戲與儀式中感受異文化的樂趣與深意。
此外,營隊也以「社區 × 永續」為主題,走訪玉里神社、黑熊教育館與客家文化館,進行田野觀察與人物訪談,認識在地文化與永續發展理念。學生也實作「菌盤收集」,觀察微生物生態,學習尊重自然與生命循環的價值。團隊同時運用AI職涯模擬工具,協助學生從個人特質出發,思考未來方向。
三週的營隊不僅帶動學生創造力與參與度,也讓志工大學生深入體驗教學現場,學會在不同狀況下靈活調整與引導,從陪伴中學習教育的本質與價值。參與計畫的大學生表示,這不只是服務,更是一場彼此成長的旅程。
富源國中校方與家長對此次計畫都給予高度肯定,學生們也表示這是一次難忘的學習經驗,不僅提升了科技素養,也學會了情緒表達與團隊合作。在課程中建立自信、表達能力明顯提升,展現出以往少見的積極與活力。
慈濟大學師資培育中心表示,未來將持續推動以學生為核心的創新教學與教育服務,深化實習體驗,並與地方社區攜手合作,讓教育資源深入每一個需要的角落,實踐多元、共融與永續的教育願景。
撰文、攝影/慈濟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