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心苗志工隊結合慈濟教聯會,由何縕琪副校長帶隊,於114年8月15日至23日赴泰國展開九天國際志工服務與人文交流。團隊以清邁慈濟學校為首站,接著到清邁府熱水塘新村一新中學、清萊府茶房村光復高中及滿星疊村大同中學等三所華校,透過教育交流推動靜思語教學及社會情緒學習(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SEL),深化跨國教育連結。
活動以學期間的線上研習為基礎,先由慈濟教聯會及慈濟大學師生們共同培訓泰北華校老師,分享「靜思語教學方法與示範」、「人文素養教育實務」及「社會情緒學習」等內容。隨後於實體課程中,進一步由教聯會教師帶領華校老師分組研討,依據任教年段設計出能直接應用於課堂的教案,讓學習成果能即刻轉化為教學行動。
同時,慈大師資生也走進課堂,帶領當地學生透過遊戲、情境討論與合作學習,練習情緒表達、壓力調適與團隊合作。學生們踴躍參與,回饋「學到與人相處的技巧」與「體會合作的樂趣」。對師資生而言,這不僅是專業實踐,更是跨文化環境中寶貴的成長經驗。
此次交流亦有五位清邁慈濟學校教師共同前往光復高中及大同中學分享靜思語、SEL融入班級經營的策略。其中,慈大外國語文學系(原英美系)校友許婉同老師,以導師身分介紹尊重師長、孝順父母、自主管理的美德如何落實在班級中。婉同老師表示,慈大對她而言是「家」,在這裡學到老師們認真上課、認真備課的精神,使她進而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她期許能將「挑戰中帶有趣味」的理念融入課堂,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成長。她勉勵學弟妹:「未來在教學實踐中帶著慈大的精神,讓挑戰充滿趣味,為學生點亮希望的燈。」
此次研習共有一新中學及光復高中39位教師完成課程並取得證書。一新中學李崇芝老師於圓緣中分享:「我這組演練的靜思語是『不要小看自己,因為人有無限可能』,我以前不敢站上臺分享,這次的演練讓我驚覺靜思語早已在生活的細節中展現力量。」教聯會白慧真老師也以「遇見讓時光更美好」,期許大家帶著靜思語這項法寶,陪伴學生走過成長歷程。
慈濟大學何縕琪副校長表示,此行看到泰北當地老師充滿『動』能,將學習時收穫的感動、心動,化作行動,這是最值得師資生效仿。這趟為期九天的跨國教育服務在感恩與歡喜中畫下句點,不僅為泰北地區的教育注入新能量,也讓師資生收穫寶貴的實踐經驗與國際視野。未來,慈大師資培育中心將持續培養具有專業素養與人文關懷的教育人才,讓教育的善循環持續向外擴展。
資料來源:慈濟大學師資培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