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前第一刀 慈大模擬手術助準醫師掌握手感

醫學生上課前默禱,感恩無語良師的教學

  2025年9月慈濟大學醫學生模擬手術課程,12日舉辦送靈、感恩追思暨入龕典禮。一早在靜思精舍常住師父引禮下,慈濟大學師長和醫學系五年級學生、衛福部代訓、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和菲律賓三寶顏雅典耀大學的醫學生一起送別無語良師最後一程。八位無語良師是洪千惠、塗坤輝、張瑞欽、古金龍、官文俊、王褚美珠、黃國義、劉鏡春。

  慈濟大學副校長陳宗鷹表示,儘管AI已大量應用在醫療分析,但是,在模擬手術課程,醫師實際操作的手感,以及與家屬互動的情誼,卻是任何高科技都無法取代的。感恩家屬成就無語良師的心願,自己和太太已決定簽署遺體捐贈志願書,沒想到,身為醫師的兒子沒有立刻答應,坦言大體會被解剖和縫合,心裡仍是捨不得。但我相信,孩子終有一天會理解,也會圓滿父母的心願。

陳宗鷹副校長頒發感恩紀念牌給無語良師家屬

  在模擬醫學中心的安排下,9月醫學生模擬手術課程,從九月八日起,有來自慈大醫學系、衛福部代訓、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和菲律賓三寶顏雅典耀大學,共34名醫學生參與。有別於各醫學會的進階專科訓練,剛踏入臨床實習的醫學系五年級學生,主要著重於基礎手術操作為主,例如骨內注射輸液通路建立、胸管引流置放術、中央靜脈導管置入術、超音波導引膝關節抽吸術等。也就是說,準醫師們不用受限於手術時間和與病人安危的考量,反而能在無語良師身上充分學習,為將來面對病患時增添自信和把握。

醫學生獻唱「菩薩的化身」,感恩無語良師

  在感恩追思典禮,醫學生們獻唱「菩薩的化身」,表達對無語良師無私奉獻,以及家屬成全的感恩之意。慈大醫學系五年級學生顏康如表示,以前我害怕死亡,總聯想到冰冷、鬼魅、恐懼,但是,無語良師教會我,死亡不只是生命的離去,還有愛和想念。愛能帶給我們力量,想念也提醒昔日的美好時光。感恩無語良師讓我們在踏進臨床前,做好充足的準備,有信心面對挑戰,我會慎重、認真的學習,才對得起無語良師和家屬。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醫學系學生陳炳瑞表示,模擬手術的真實度和臨場感遠勝過於VR和AR教學,加上莊嚴的典禮氛圍,讓醫學教育的傳承與意義也更加昇華。家屬的眼淚和不捨,讓我印象深刻,也提醒了我,病人也是人,不能只專注診斷,忽略了病人感受,正如「菩薩的化身」歌詞「您啟發我尊重生命」,我會銘記在心。

醫學生與家屬一起參與送靈典禮

  菲律賓三寶顏雅典耀大學是首次來台參與模擬手術課程。醫學系五年級學生 Lance L. Baquiran 表示,此次共有 15 人爭取名額,最終僅錄取 5 人。雖然過去曾見習並協助手術,但透過這次具有人文精神的模擬手術學習,他深刻體會到,每一堂課、每一道切口、每一項發現,都來自「無語良師」無聲卻深遠的教導—「醫學不僅是技術,更關乎人性」。他承諾將成為專業能力充足,並同時具備同理心、謙遜與社會責任感的醫師,最後更以菲律賓語 maraming salamat,以及中文和英文再次表達最誠摯的感謝。

獻上花束和感恩卡,致謝無語良師的教導之恩

  官文俊老師的女兒官睿麗小姐表示,從醫院志工、標準化病人到無語良師,爸爸這一生都為醫學而奉獻。想到爸爸生前最害怕打針,但最害怕打針的爸爸卻願意在往生後奉獻身體,成為無語良師,親口說「醫學生可以千刀萬刀的劃錯在爸爸身上,但不要劃在病人身上。」我相信爸爸已經做了最有價值的選擇,也希望透過各位醫師的雙手,守護更多的生命。

  劉鏡春老師的兒子劉岳明表示,生離死別固然傷痛,但是脆弱的生命,卻可以很偉大。孫子劉宇陽(長庚大學醫學系四年級學生)表示,非常尊重和敬佩祖父的捨身奉獻。因為我剛上完解剖課程,很清楚無語良師的重要與意義,也承諾會成為一名好醫師。

靜思精舍常住師父引禮,讓送靈典禮多了莊嚴氛圍

  靜思精舍德宇師父開示,面對死亡,難免恐懼,但無語良師們決定「化無用為大用」,因此成就了這麼多年來的模擬手術課程。正如生命終有結束,慧命仍能延續,也讓慈大醫學教育在人文的堅持與大愛的傳承始終如一。

慈大師長與醫學生一起送別無語良師最後一程

撰文/葉秀品;攝影/許榮輝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慈善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