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慈中教師化身鏟子超人 選擇不一樣的教師節

來自不同志業體共同合作,謝淑惠主任(圖左)猶如超人般運送鏟起的泥沙。

       今年臺南慈中教師節老師們收到學生以敬師奉茶所展現出尊師重道的誠意,還有慈懿會、中央廚房及家長會的溫馨祝福禮品外,更有師長們選擇以勤耕福田用一雙不怕髒、不畏辛勞的雙手加入光復清掃志工行列。教師節連假期間,臺南慈濟高中共有11位師長前往花蓮光復災區,加入慈濟志工的清掃行列,用鏟子、一雙雨鞋和滿滿的愛,幫助花蓮光復鄉親重整家園,寫下不同以往的教師節回憶。

教師節連假第一天法脈宗門營四大志業同仁及靜思精舍師父們,將近七百人共同前往光復鄉進行清掃工作!

       空氣中瀰漫著濃烈的發酵異味,滿地泥濘與漫天飛揚的塵土,映入眼簾的是如積木堆疊的車輛,以及散落在道路上的家用品。國軍與各志工組織四處忙碌的身影,使整個花蓮光復鄉宛如置身於災難電影的片場。然而,這並不是虛構,而是一場真實發生的天災,讓人心頭沉重。

林昱汝秘書(圖中)與陳柏伶主任(圖左)在火車上與前往光復的年輕人分享救災經驗,也結緣寶礦力沖泡包,為年輕人加油!

       幼兒園宜礽老師將這樣的災難現場印在心裡,經過一上午的清掃後宜礽老師和小隊志業體同仁們中午短暫休息時,僅站著咬了幾口麵包、喝幾口水,便迫不及待討論下一步的分工。大家都捨不得休息太久,只盼能「再多幫一點、再快一點」,這份齊心的精神,讓宜礽老師深深體會到大愛的力量。

女老師也可以當超人,我們也是光復的鏟子超人隊!

       昱汝秘書提及此次志工活動最深的體悟就是「即便在再黑暗的環境裡,一點點微弱的光,也能帶來方向、溫暖與希望。每位志工微弱的力量都不足以抵擋成千萬噸的泥水,但人的一念善卻可以為困頓中的居民轉化低落的情緒,點燃他們心中的心燈,點燃希望之光。」

光是鄉民門前及庭院就有非常嚴重的泥沙淤積,總務處陳雲亮主任鎮日鏟土不停歇,手掌滿是破掉的水泡,也是有福付出的象徵。

       踏入被泥濘淹沒的家戶,志工們有的扛著鏟子、肩扛水桶,有的穿著雨鞋、彎腰鏟泥,不分年齡、不分性別,臺南慈中教師節連假第一天老師化為實際行動,從早到晚一步步清理受損的屋內外,協助清出通道,期待與祝福家戶能盡快恢復基本生活秩序。

        清掃過程中薛靜儀主任聽到居民半開玩笑的說,我們不是辛苦是「痛苦」。生財工具幾乎作廢,上洗手間也要跑很遠,家中污泥不知從何著手等生活的無奈,讓靜儀主任更深刻體會到證嚴法師說:「有苦的人走不出來,有福的人就要走過去。」

原本居民因泥沙淤積太深無法從自家走上二樓,但透過同仁們努力,鄭培期老師(圖左)看見居民終於可以從客廳走上二樓時,格外感動!

       這週社會媒體與民眾也以「鏟子超人」、「雨鞋超人」肯定、讚許台灣社會有這麼一群有愛又溫暖的志工,他們的身影成為災後社區最溫暖的風景。

光復的街道上,除了厚厚的泥漿,更有滿滿的志工人潮、重型機具、補給車來回穿梭,各路超人雖不相識但都篤定前行彼此加油打氣!

       除了臺南慈中師長外,來自各地的大批志工,多方合力清掃家園,展現台灣人互助的力量與溫情。慈濟基金會的動員與組織,讓許多受災家庭在泥水中感受到被支持的溫度,而教師們在這場「實作的付出課」中,也以身作則把關懷轉化為課堂外的重要示範。

       幼兒園焙期老師分享「雖然我的力量小小的,但我沒有因此而退縮而放棄,匯聚所有的小小力量也能變成大能量,就像孩子們每天存的竹筒一樣,小小的愛也可以匯聚成大愛,做就對了。」

教育志業王本榮執行長、蔡六秀師姊,與臺南慈中師長們一起在光復鄉付出一份力量,實踐教師節的價值!

       臺南慈中教師此次遠赴花蓮參與清掃,不只是幫忙清理泥濘,更希望以實際行動教導學校孩子與社會:「關懷是可以實踐的日常」。

       圖書館柏伶主任說到因為參加法脈宗門營隊,而有機緣加入「雨鞋超人」的行列,也對於「一方有難,十方馳援。」這段文字在這次志工活動中有更具象化的感受。當與來自全台各地的志業體的法親們並肩作戰,合力救災。沿途民眾的加油聲、道謝聲,都成為我們前行的力量。當在火車上、月台邊看到許多青年自發性的投入,體會「台灣無以為寶,以善以愛為寶。」這份善與愛,令人無比感動,回到學校願將所見所感分享給學生,讓更多人一起傳遞這份力量及溫暖,期許我們一起付出,當個手心向下的人。

無論來自哪個單位,我們目標都相同,國小部顏秀雯主任(圖中)將筆桿化作鏟子,努力付出!

       幼兒園淑宜老師第一次參與「傳承靜思法脈、弘揚慈濟宗門」的志業共識營,分享這三天是一份深刻而難忘的生命禮物。透過課程與行動,更清楚認識到慈濟在全球的足跡,特別是在非洲創立學校、提供教育資源,讓無數孩子有機會翻轉生命,這份胸懷與願力令人動容。這三天的活動讓淑宜老師以身為慈濟教育志業的一份子為榮。志工服務過程中讓我們看見了「苦難中的希望」,也提醒自己要持續把愛與善的力量傳遞出去,讓世界因我們的點滴付出而更美好。

        法脈宗門營於今年已辦理第二十屆了,淑惠主任第一屆的成員,此次在災區付出更是初心不變,親身擔任雨鞋超人,一日救災應證見苦知福。淑惠主任表示酸痛是一時,鄉親復原路還很漫長,在那一鏟一鏟中,一車一車汙泥傾倒中,雖然手指頭抽筋了,回程手抖腿軟,但我真心覺得自己很幸福,我能有福付出!

鄉民的家中經過同仁們努力,陳宜礽老師(圖中)持續剷除厚厚的泥沙,終於看見地板的樣貌了!

        每年國小部畢業旅行光復火車站總會安排做為行程最後一天的搭車地點。國小部秀雯主任此次再度踏上,卻看到滿街泥濘,深切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慈濟四大志業同仁會合一起彎腰鏟土不只是在打掃,更是在學習:面對災難,因為有彼此的扶持,才能看到希望。

       看著一群素不相識的年輕人,有人看到家鄉受災,心裡只有一個念頭「一定要回來幫忙。」連夜刷手機,終於買到票!另一位年輕人把阿公種菜的鏟子帶來,笑著說:「阿公先休息,救災比較重要。」還有年輕人結束跟朋友宜蘭的一日遊後,就直接趕到光復,只為了盡一份心力。台灣許多年輕人也同樣懷著助人的心,正在用行動守護別人這就是教育最動人的生命教育,最溫暖的教師節禮物。教師節臺南慈中老師們用雙手撐起一片溫暖,也願將這份信念帶回校園,成為學生最真實的榜樣。

感恩台鐵加開班次更持續廣播感恩各路超人幫助光復,車廂中滿滿的鏟子超人,薛靜儀主任在火車一角短暫休息也甘之如飴。

撰文/林昱汝、林曉瑩照片/臺南慈中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慈善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