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後的光復,到處都能看到揮汗奮戰的「超人」身影──有鏟子超人、雨鞋超人、怪手超人、國軍超人、水電超人等.....。大家各盡所職協助光復重建,10月1日至5日,慈濟大學物理治療學系師生成立「物治小站」,進駐花蓮慈濟醫院光復糖廠醫療站,早上9點到晚上9點,12小時不間斷服務超人們。
災後每天和淤泥對戰,身體的痠痛也悄悄找上門。「每天站著、蹲著,小腿真的很緊繃!」來自彰化的鏟子超人邱小姐,已經連續兩天協助災區清理,筋骨一度緊到難受。經過學生的徒手治療,邱小姐笑著說輕鬆多了,還學會了簡單的伸展動作,可以在家自己放鬆小腿。
另一位年近50歲的「怪手超人」,一進門就喊:「肩膀和手痠得不得了!」原來他每天清晨六點就上工,連續多日操作怪手,讓上半身的肌肉疲勞不堪。學生們鎖定他最常用力的肩膀、胸肌群和腰部,仔細幫他舒緩,讓這位「怪手超人」能繼續守護家園。
「他們是帶著愛心來幫忙的,我們要做的,就是幫助他們繼續走下去。」物治系端木和頤助理教授說。物治小站最忙碌的時段,是志工們下午休息的時候。經過一整天搬運、彎腰、勞動,痠痛才全面爆發。助理教授洪士文提醒,很多民眾原本就有舊疾,像是坐骨神經痛,經過這幾天的操勞症狀加重,嚴重的話會建議暫緩工作,進一步就醫。
現場服務的學生是已經考取執照的物理治療師。他們能問診、治療,並提供衛教。有幾位同學,甚至前幾天是「鏟子超人」跟著志工清淤,今天變身為「復健超人」。連續排班五天的物理治療學系碩士班學生張子明說:「在鏟泥土的過程中蠻吃身體的力,所以知道醫療站有這個需求,就來幫忙。」物治系碩士班學生林怡婷說:「因為自己清理過,所以能夠清楚他們可能是哪裡不舒服。」
慈濟大學醫學院陳宗鷹院長表示,慈濟大學是東部唯一醫學院,有醫療專業的各科系的學生,當我們徵求志工時,第一時間就報名額滿了!陳宗鷹院長說:「光復是我們的家鄉,發生災難,學生和老師第一時間就主動報名。清晨五點半出發,晚上十點多才回家,雖然辛苦,卻是最好的身教與境教。」
物治系端木老師表示,物理師治療師進入災難現場從921地震開始,「我們可能無法像第一現場的醫療人員一樣,做急重症的處理,可是恢復家園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所以我們來協助。」0403地震時,物治系同學也在學校設立物治小站幫助整理校園的師生,而這次跟著慈濟醫院前進光復,由當地居民熱心提供診療床外,如何在沒有工具下,如何在資源有限的環境下,快速評估,協助災民迅速處理,是給給學生很好的學習經驗。
撰文、攝影/李家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