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慈小淨灘護海洋 為未來留一片湛藍的希望

沙灘下覆蓋著許多瓶罐,大家協力將垃圾清除。

  在微涼的10月18日晨光中,臺南慈濟高中國小部六年級的全體親師生整裝出發,踏上「守護海洋愛地球,從我做起」的永續之路。將近180位家長及孩子們戴上手套,懷著熱忱的心來到安平堤頂步道,展開一年一度的海岸淨灘行動。這場活動延續了慈濟學校對永續教育的堅持,也讓學生們以實際行動回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第14項:「保育及永續利用海洋生態系,以確保生物多樣性並防止海洋環境劣化」。

  活動開始前,師長透過「守護海洋」為主題課程,學習海洋污染的現況,透過影片與數據了解塑膠垃圾對生態的影響。教師以互動方式引導學生思考:海龜誤食塑膠袋、魚群體內積聚微塑膠,甚至透過食物鏈回到人類餐桌。這些觸目驚心的現象,讓孩子們在知識與情感的連結中,理解「海洋保育」不只是環保口號,而是一場全人類的共同責任。

家長與學生並肩合作,一同清理破損的大型廢棄物。

  今年夏天接連多個颱風侵襲臺灣,強風豪雨夾帶大量海漂物湧上岸,讓原本潔淨的沙灘佈滿垃圾與破碎的塑膠碎片。許多孩子手中拿著小篩網,細心的在沙灘上過濾塑膠碎片與微小的廢棄物;老師與家長並肩合作,與學生一同拖著沉重破損的大型廢棄物,費力地將這些廢棄物集中搬運至分類區。大家雖然汗流浹背,臉上仍洋溢著笑容,不時互相加油打氣。透過實際行動,學生親身體會到颱風過後海洋生態的脆弱,更明白每個人都有責任減少塑膠使用,守護共同的地球家園。

透過親子的共同參與,讓環保意識在生活中扎根。

  六年包容班王同學回憶著:「以前我看過一張圖片,是一隻寄居蟹住在被丟棄的塑膠瓶裡,還有一隻海龜被垃圾纏住,讓我看了心裡感到非常難過。從那時候開始,我就告訴自己要更愛護環境。現在我出門都會自備環保袋和環保杯,這就是我想要為地球做的小小行動。謝謝學校這次舉辦的淨灘活動,讓我們有機會一起為地球盡一份心力。我希望能把乾淨的海洋還給大自然,讓所有海洋生物都能有一個安全的家。」

  六年善解班佑睿的媽媽分享:「今天淨灘活動讓我深刻體會到環保教育的重要性。雖然大家都有些疲累,但能夠親身參與、實際行動,意義非常大。學校在環保教育上扮演著關鍵的角色,孩子能將所學應用在生活裡,例如我們家裡垃圾分類的工作,大多都是孩子主動在做,甚至有時候是我還得請教佑睿,某種垃圾應該丟哪一類呢!」

學生手拿篩網,過濾塑膠碎片與微小廢棄物。

  透過學校與家庭的共同參與,我們能讓環保意識在生活中扎根。雖然每個人做的都是微小的事情,但當這些小小的努力累積起來,就能產生巨大的力量。希望有更多人能一起響應,為地球盡一份心力。

  臺南慈中姚智化校長表示:「教育的目的,不只是傳授知識,更是培養責任感。當孩子願意彎下腰撿起一片垃圾,他們其實也撿起了一份對地球的愛與承諾。今年的運動會更以『茹素減碳愛地球』為主題,從場地布置、物資使用,都力求環保,都是最生活化的減碳實踐。」

當天共清理248公斤的垃圾量。

  安平堤頂的淨灘活動,讓孩子們在沙灘上寫下新的篇章。我們清理的不只是海灘,而是為未來留下一片湛藍的希望。這是一場持續的環保旅程,也是一份世代間的藍色約定——讓每一片海洋,都因我們的行動而更加清澈。

親師生共同響應,為地球盡一份心力。

撰文/鍾雅慧、方信懿、王祉喬、蘇秋維、謝淳芳;攝影/陳天和、陳駿朋、洪順發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慈善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