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月底,慈濟大學生物醫學科技學院舉辦「藥物開發的黃金時代:離子通道與轉譯醫學」研討會,廣邀德、美、法等國家院士級與會,並邀約台大醫學院陳政彰助理教授擔任講座主持人。
慈濟大學校長劉怡均強調,通道在理解疾病機制、藥物研發、以及精準醫療發揮關鍵作用,期盼與會學者透過研討會了解臺灣;上個月,距離慈大約1小時車程的光復鄉,遭受堰塞湖潰堤導致的土石流災情,超過上千名慈大師生化身「鏟子超人」參與災區重建,「除了科學之外,希望各位教授看見台灣人的善良。」
首位講者朱曦教授是美國德州大學休士頓健康科學中心綜合生物與藥理學系教授。在TRP通道與鈣離子訊號傳導領域的開創性工作,分享溶酶體與內溶酶體上的TPC通道研究,揭示其在病毒感染與人類疾病中的關鍵角色。德國國家科學院院士Thomas Jentsch是德國萊布尼茲柏林分子藥理研究所暨柏林夏里特大學醫學院教授,發表胰腺癌細胞營養吸收與KRAS基因突變的關聯,更提醒研究需審慎解讀。

另一位德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也是巴伐利亞科學院副主席的慕尼黑大學藥理學系教授Martin Biel,以電壓門控離子通道領域的先驅工作而聞名,聚焦於內溶酶體上的 TRP 通道,發現TPC2在年齡相關性黃斑部病變(AMD)的病理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也探討TPC2與Rab7A以及CCZ1-Mon1-C1複合體的複雜調控關係,可見TPC通道在細胞信號傳導和疾病進程中的複雜功能及其作為藥物靶點的巨大潛力。
美國賓州大學生物系研究所所長Dejian Ren是離子通道研究領域的先驅科學家。演講核心聚焦於溶酶體離子通道,特別是TMEM175鉀離子通道及其在帕金森氏症中的重要作用,並提出TMEM175可能是帕金森氏症的遺傳修飾因子的證據,為未來的治療策略指明了方向。慈濟大學醫學系教授劉哲文也分享團隊在胜肽藥物設計與應用成果,利用計算機模擬設計新型胜肽,解決嚴重的醫療問題,特別是抗生素抗藥性細菌和難治性疾病。他強調,胜肽易於合成且具有生物降解性,是藥物開發的極佳候選。

法國CNRS IMN主任Eric Boué-Grabot,也是波爾多大學神經退化疾病研究所副所長,以「大腦中的嘌呤訊號:P2X受體對健康和疾病的影響」為題,介紹 P2X4受體在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中的細胞型特異作用,更提出新治療方向。慈濟大學醫學科學研究所二年級博士生Do Thi Thuy Nhan:「獲益良多!特別是關於離子通道和新模組的知識,其中TPC2與眼睛疾病RB相關內容,對我有實質的啟發。」來自奈及利亞的醫學科學研究所博士後學生Ayoolwoa Ibisyo:「演講內容十分引人入勝!我獲得可應用於自身研究領域的新知識,與解決問題的啟發。」
研討會尾聲,五位學者一致上台與學生對談,探討P2X4與TPC通道在神經退化及病毒感染中的機制。學者一致認為,離子通道研究不僅深化對疾病的理解,也為基因醫學與個人化治療開啟新契機。一行人也參訪模擬醫學中心,對慈濟推動大體捐贈深表震撼與感動,並留下深刻印象。

(撰文、攝影:慈濟大學生物醫學暨工程學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