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創意實踐永續 慈大經管系獲花蓮創新創業肯定

       2025 Meet Pacific 花蓮創新創業嘉年華於1024日至25日在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盛大登場,由花蓮縣政府與《Meet創業小聚》共同主辦。活動中,縣府推主辦的兩項青年培力計畫——「花蓮青年夢想家提案競賽」與「青年鏈結地方產業專題補助計畫」於「青年創新實踐展區」同步亮相,吸引眾多青年團隊參與。

       今年度共有31組團隊以生活觀察與專業專長為出發點,提出兼具創意與實踐力的方案,回應花蓮在社會、文化與產業上的多元議題,展現青年以行動改變地方的能量。慈濟大學經營管理學系表現亮眼,共有三組團隊脫穎而出,榮獲「2025花蓮青年鏈結地方產業專題競賽」2萬元行動獎勵金。

       由經營管理學系蘇美惠老師指導的兩支團隊中,「洄瀾低碳有夠虻」團隊(簡翊丞、王梓圳)針對花蓮畜牧沼氣發電後的沼渣處理問題,結合黑水虻養殖與太陽熱能乾燥技術,提出沼渣混摻廚餘再利用,將沼氣廠轉型為生質能源中心,促進循環農業發展。該團隊更獲《創業小聚》日報與社群電子報專訪與肯定。另一組「Flyeon」團隊(鄧翰升、鄧宇廷)則聚焦花蓮廚餘處理議題,,提出結合黑水虻養殖與太陽熱能乾燥創新模式,並規劃於校園及休閒農場試行,展現青年對永續環保的創新實踐。

       林信宏老師指導的「源地YUANDI」團隊(何詠綸等六人)則從地方創生角度出發,關注部落植物文化的保存與推廣。團隊實地考察後,發現部落缺乏系統性植物紀錄,遂以青年行動力投入文化保存,製作「達基力部落植物誌」、運用在地食材的特色蔬食菜單及食譜,以及整合在導覽中的部落「聲音地圖(Sound Map)」。團隊期望透過這些具體產出與永續旅遊,為部落創造就業機會,提升蔬食文化認同度,證明慈大學生擁有將學術專業轉化為社會影響力的強大能力!

       學生們在展區現場與參觀者互動熱烈。鄧翰升同學分享:「近期台灣爆發非洲豬瘟,許多民眾聽聞黑水虻可處理廚餘,都非常驚訝與好奇。」簡翊丞也笑說:「很多人以為黑水虻是蒼蠅,但其實它是不帶病菌的益蟲,不僅能分解有機廢棄物,還可產出高含量的蛋白質。」

       經營管理學系何詠綸同學則表示:「我們希望這不只是一場旅遊,而是一段身心靈重生的旅程。希望藉由我們的努力,讓更多人看見部落植物文化的珍貴與感動。」

       慈濟大學經營管理學系重視理論與實務結合,鼓勵學生以行動實踐SDGs永續發展目標,從在地議題出發,發揮專業所學,打造具社會影響力的創新方案,展現青年世代以專業回饋地方、創造永續未來的實踐力。

(撰文/照片:蘇美惠、何詠綸)

 

關鍵字: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慈善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