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森南高校再訪慈大附中 跨國共學深化永續與人文思維

雖然來自不同國家,卻一拍即合,友情不減。

  慈濟大學附屬高級中學於10月20日至21日迎來日本青森南高校師生校際交流。久保田千夏校長帶領45位師生專程前來展開為期兩天的實體校際交流,深化兩校在教育理念、文化理解與議題探究上的跨國共學。兩校自2023年締結姊妹校以來,持續透過多元方式推動國際教育與跨文化交流,而在本次實體互動之前,雙方已於9月透過線上就臺日文化與教育議題深入交流,為此次見面奠定良好基礎。

 (圖左)慈大附中與日本青森南高校師生留下難得大合照紀念。(圖右)慈大附中與日本青森南高校師生心連心,相約12月日本再見。

  10月20日上午青森南高校師生一抵達慈大附中,就看見學伴們手舉自製歡迎牌迎接,驚喜不已。慈大附中校長廖逸貞以熱情擁抱歡迎青森南高校的久保田千夏校長再度蒞校。在歡迎會上,久保田校長以道地的臺語親切問候大家,展現了對這段跨海友誼的重視。她認為,距離非但沒有影響兩校情誼,反而加深了彼此的連結,讓學生獲得更多跨文化學習的機會。

(圖右)廖逸貞校長與李玲惠前校長,熱情迎接日本青森南高校久保田千夏校長蒞校交流。(圖右)兩校學生相見歡,特製手繪歡迎牌迎接學伴。

  雙方學生代表也以英語介紹學校與家鄉,從花蓮的自然人文到青森的睡魔祭慶典及當地的津輕方言,展現青年學子對文化的自信與熱情。下午的「議題探究交流」以先前線上討論的八大主題為基礎,學生分組探討臺日間的文化異同與反思,從生活飲食、教育環境,到國際連結、文化保存,進一步探討經濟發展與醫療系統如何維持人民的健康。透過跨文化對話,學生們深刻感受到不同語言與文化帶來的多樣性,並在交流中學習尊重與欣賞,展現青年對全球議題的責任與思維。

(左圖)曾在9月在線上交流的學伴,終於實體相見歡。(中圖)入班交流,一起完成課程任務挑戰。(右圖)議題探究交流中,青森南高校同學針對台日的醫療系統提出分析與比較。

  本次交流特別安排了深具人文意義的行程。青森南高校師生在下午前往參訪慈濟靜思精舍,體驗靜思生活的人文底蘊。青森南高校久保田千夏校長表示,對上人修行生活中「自食其力」與「惜福感恩」的精神深感敬佩,認為這樣的教育內涵啟發學生學會感恩與實踐。夜晚,兩校學生共同前往花蓮東大門夜市,品味在地文化與美食,透過輕鬆的交流加深情誼。

(圖左)日本青森南高校師生參訪靜思精舍,學習人文精神。(圖右)兩校同學於東大門夜市品味在地食材。

  第二天青森南高校學生與慈中學伴入班共同上課,親身體驗台灣的課堂互動。儘管語言不完全相通,青森學伴仍展現出高度的學習熱忱,認真記下筆記。高二大愛李淳婷分享,她的學伴對於數學單元「三角函數」極有共鳴,甚至有先修大學微積分,兩人一起解題的經驗很特別。在歷史課,慈中同學發揮創意,以英語口述台灣的傳說故事,並親手繪製圖畫作為禮物,讓日本同學非常驚喜。高一大愛班的蕭亦絜提到:「交流最重要的也許不是語言,而是互相學習、欣賞的過程。」

議題探究中,兩校同學針對國家文化及制度交流想法。

  不僅在課堂上學習彼此文化,學生之間的互動也充滿溫情。高一知足班的江昀庭分享:「當日本同學拆開我送的小禮物時,露出驚喜的表情,那一刻我覺得真誠比語言更重要。我也在交流中,體會到團隊合作的價值,這讓我更有勇氣去面對新的挑戰,也促使我更想了解世界的心。」高二感恩班吳湘鈴則表示:「這次交流不僅是語言上的成長,更讓我能勇敢接觸不同的人,只要願意踏出第一步,就能遇見很多美好的事情。」而高二知足賈喻婷感性地說:「這次再見到國二時在青森認識的學伴,我們彼此都準備了禮物,雖然語言不完全通,但人情味依舊存在。」

(圖左)慈大附中親善大使主持活動,熱情迎接日本青森南高校的師生來訪。(圖右)慈大附中親善大使主持活動,介紹在地特色與文化。

  慈大附中廖逸貞校長表示,青森南高校是慈中在日本的第一所姊妹校,雙方的交流已從線上延伸至實體共學,成為國際教育的重要實踐。兩校情誼年年遞增,交流也更加深入。臺灣學生對日本文化可能並不陌生,但藉由日本同學的到訪,可以認識更真實的日本文化;同樣地,日本學生也能對臺灣有更深的理解。兩校已相約12月再於日本相見,持續以行動搭建友誼的橋梁。

慈大附中廖逸貞校長,歡迎日本青森南高校師生蒞臨交流。

  慈大附中秉持「培養胸懷美善、擁抱世界的全球公民」之教育願景,將永續思維與文化理解融入教學。透過與日本青森南高校的深度交流,學生不僅跨越語言界線,更以真誠與善意連結世界,展現新世代青年對全球共好的實踐力。

(撰文/鄭振宇、張晴芳,攝影/慈大附中國際教育處)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慈善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