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上雲端 臺南慈中國小部學生展現學習力

姚智化校長分享臺南慈中緣起,因為「臺南不缺學校,但缺慈濟人文」這句話讓上人慈允成立學校。

       11月5 日高雄線上讀書會中,臺南慈濟中學國小部的學生以穩健台風展現出色的口語表達力與思考力,成為全場亮點。慈濟四大志業包含慈善、醫療、教育與人文因此慈濟學校學生的學習場域相當多元,此次高雄線上讀書會就是跨域學習的展現融合文學、人文與科技的學習元素,讓孩子在舞台上展現自信與深度,也展現慈濟教育的國際化視野與人文教育底蘊。

秀雯主任分享帶領學校臺美生態團隊獲第二面綠旗認證的歷程點滴。

       主持人呂美雲老師以行雲流水的節奏串聯全場,將文學、教育與人文修養融為一體。她的主持功力不僅讓讀書會節奏流暢,更成為臺南慈中師生觀摩學習的典範。從每一個提問、轉場到總結,皆蘊含教育現場的柔軟與力量,讓師生深刻感受「表達」不只是說話,而是一種思考與溝通的藝術。

張媗甯與李昀容兩位學生以「惜食愛地球—行動護未來」為題分享台風穩健自信。

       國小部教務處顏秀雯主任及張媗甯與李昀容兩位學生以「惜食愛地球—行動護未來」為題分享,向全台及海外線上聽眾分享校園實踐的經驗,慈小校園,隨處都能感受到綠色校園的氛圍。臺美生態學校團隊自製節能標語提醒同學隨手關燈,推動「光盤行動」減少廚餘,還利用無患子做環保清潔劑、用一杯水刷牙,讓環保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這些長期行動,讓學校榮獲第二面綠旗認證,成為全台少數持續通過國際肯定的學校。

臺南慈中懿德媽媽陪伴參與高雄線上讀書會。

       而在臺南慈濟中學國小部的日常中,這樣的「學習力」並非偶然。師生長期推動環境教育與永續教育,不僅在校園內實踐綠色行動,也將愛地球的精神延伸至社區。而慈中幼兒園的孩子們也透過體驗學習活動一同走上安平老街,進行環保倡議宣導,用童言童語呼籲遊客珍惜資源、減少浪費。那份純真的力量,也成為最動人的教育現場。

臺南慈中師生嘗試用「卡族笛」來吹奏《當我們同在一起》。

       讀書會觸及多元面向有以「李清照的詞與人生修行」為主題,由許愷玹師姊引領大家細思詞中細膩情感與人生起伏。從《聲聲慢》的愁緒到《如夢令》的灑脫,師姊以幽默又貼近生活的轉譯表達,引領參與讀書會聽眾一同體會文字背後的人生哲理與堅毅——如何在變化中安住,如何用文字表達真實情感。曉瑩主任回饋分享「李清照的詞,就像人生的縮影,有喜有悲,但每一次低潮都是修行的契機」。精湛生動的解說分享讓臺南慈中師生對於古文的文學世界呈現出的視覺畫面及文字的溫度觸發情感共鳴。

閱上雲端運動毛巾操,高雄線上讀書會邀請大家一起大愛共善。

       高雄線上讀書會結束後,臺南慈中師生也一同走訪高雄線上讀書會的幕後團隊,了解科技串聯的流程與設備運作。從影像拍攝、聲音控制、多國語言翻譯到資料串流,讓慈中師生親眼見證了科技與跨國團隊合作的完美結合,也開啟學生對未來數位素養與跨域合作的新想像。幼兒園淑華園長參與高雄線上讀書會的感受就是看見「共識、共行」的力量,原來善可以無遠弗屆、跨越國界。從分享中體會「法要入心」,也要學會用愛陪伴自己與他人。

學校榮獲第二面生態學校綠旗認證,成為全台少數持續通過國際肯定的學校。

       現今進入小學的孩子,有65%未來將從事目前尚不存在的工作。我們正在為尚未出現的工作教育孩子,所以教育應培養學習力,而非僅傳授知識。因此不斷保持學習可以讓教育者因學習而教得更有深度,家長因學習而陪伴得更有智慧,學生因學習而讓夢想更接近現實。

許愷玹師姊引領大家細思宋代李清照文學家幾闕詞中細膩情感與人生起伏。

       姚智化校長說我們希望孩子從環保行動學責任,從文學詩詞感受文字的溫度,從科技合作學創新。教育的目的,不只是讓孩子會考試,而是讓他們懂得愛、會付出、願意行動。透過閱讀、美學、人文、環境教育與科技的結合,讓學校孩子不只在知識上成長,更在情感、思考與行動上找到自信與方向。在不斷更新的世界中,邀請大家一起關注參與高雄線上讀書會成為社會中持續自我提升、溫暖而有力量的學習者。

走訪高雄線上讀書會的幕後團隊,了解科技串聯的流程與設備運作。

(撰文/林昱汝:照片/周幸弘)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慈善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