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TSBME生物醫學工程科技研討會暨國科會醫工學門成果發表會11月9日在慈濟大學圓滿落幕,第二天活動亮點為參訪慈濟大學模擬醫學中心和學生論文競賽,透過臨床模擬體驗和學術交流,展現醫學與工程結合的多元成果,模擬醫學中心的手術模擬場域,讓與會者能近距離觀看,並思考醫療設備與材料的實際需求,學生論文競賽則提供年輕學者展現研究成果和創意構想的舞台,體現學術及實作並重的精神。

「台灣的生物工程發展迅速,但面對全球競爭,更需要積極交流與合作。學校、醫院與研究人員就像一個團隊,唯有凝聚力量、共同努力,才能創造出更好、更快的想法,真正幫助病患。」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表示,跨領域合作是推動生醫工程創新的關鍵,也讓技術更貼近臨床需求,智慧手術機器人、藥物緩釋醫材到奈米技術應用,都展現醫工整合的成果,林院長期盼慈濟大學與慈濟醫院持續攜手合作,讓創新成果落實於臨床,成為推動人本醫療的重要動能。
除了專業研討外,主辦單位也安排人文導覽,帶領與會者走訪花蓮靜思堂,了解慈濟的發源和故事。童綜合醫院醫工部莊建勝表示,這次前來參與會議,也特地把握機會參訪靜思堂,導覽過程中聆聽證嚴法師的故事,讓他深受感動,也體會到這份大愛精神能落實在每一件事、每一個人身上。此次導覽不僅讓與會者感受到慈濟的人文底蘊,也為醫學與工程的專業交流注入溫度。

優秀學生論文競賽共分為生醫資訊、生醫電子、生醫材料及生物力學與臨床工程四大主題,提供年輕學子發表研究成果與交流想法的舞台,每位參賽者以八分鐘口頭報告呈現研究內容,並由座長提問互動,現場氣氛熱烈。台灣大學光電所碩士生鄭惟中表示,能在全國性會議中分享研究成果,不僅是一種肯定,也能訓練自己在正式場合清楚表達與邏輯思考的能力。銘傳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大四學生夏志傑則說,在研討會面對陌生的專家與學者,會更想把握機會好好表現,這樣的經驗對未來進入研究所或職場都有幫助。
「哇!真的很壯觀!」成了研討會最常聽見的讚嘆聲,下午的模擬醫學中心參訪是全場最受期待的亮點之一。曾國藩教授向與會者介紹中心特色,說明如何以急速冷凍技術保存大體,並展示捐贈者的故事與照片,體現對大體老師的尊重,參訪者對此嘆為觀止,食藥署張家豪表示:「沒想到中心設備與醫院幾乎相同,規模驚人,對醫師訓練幫助很大。」中原大學教授李文婷也說:「以往看到的大體多為化學固定保存,這裡採用急速冷凍方式,更貼近臨床,也讓我印象深刻。」

為期兩天的研討會安排多場講者發表與學術交流,讓與會者收穫豐富,除了扎實的課程內容,場地動線及餐飲等細節也用心規劃,讓參與者留下深刻印象。義守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學生林冠則表示,活動讓他收穫良多,身為醫工系學生,能看到不同科系在力學、材料與工程領域的發展,讓他對未來研究方向更有啟發。長庚大學學生游緩婕也分享,觀摩其他參賽者的研究題目,不僅開拓視野,也激發自己新的靈感。
活動最後舉行授旗儀式,由慈濟大學將主辦權正式交接給明年承辦的台北醫學大學。慈濟大學生物醫學科技學院院長許豪仁表示,這是慈大首次承辦 TSBME 活動,初期雖面臨經驗不足與籌備壓力,但團隊積極向他校及專家請益、參考歷屆經驗與流程,最終順利圓滿完成。許院長指出,從一開始的緊張到如今有條不紊的完成每個環節,團隊累積了寶貴的經驗與信心,也樂於將這些經驗分享給下一屆主辦單位。台北醫學大學彭志維教授則表示,下一屆活動將於台北醫學大學舉辦,規模將擴大為國際型年會,期盼屆時能再次與國內外學者相聚,共同推動生醫工程發展。

撰文、攝影/黃映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