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行醫初衷 慈大模擬手術助骨科醫師再精進

送別無語良師最後一程

  2025年11月慈濟大學骨科醫學會模擬手術課程,14日舉辦送靈、感恩追思暨入龕典禮。一早在靜思精舍常住師父引禮下,慈濟大學師長和臺灣骨科醫學會醫師一起送別無語良師最後一程。八位無語良師是黃金圓、陳慮修、黃田益、賴世進、林慧玲、張美惠、賴朝宗、蔡邱粉。

副校長陳宗鷹頒發感恩紀念牌予無語良師家屬

  慈濟大學副校長陳宗鷹表示,感恩無語良師以身示教,讓醫師學習精進,進而開創新的術式,造福更多病人。每位老師的生命故事,都是醫師的學習典範,也再次證明醫療專業的價值不是金錢,而是愛。臺灣脊椎外科醫學會秘書長葉光庭表示,身為骨科醫師,每天面對病患的疼痛與挑戰,像是脊椎科協助重建行走能力、手外科讓病人重拾靈巧、足踝科讓患者重新站穩人生,因為有無語良師,讓我們在臨床上更有信心、更精準,也幫助更多患者重新站起來。

八位老師的生命故事,都是醫師的學習典範

  11月骨科醫學會模擬手術課程,從十一月十日起,有臺灣骨科足踝、骨科創傷、脊椎外科、手外科醫學會,共251名醫師參與。期間遇到鳳凰颱風來襲,模擬手術課程仍然不受影響。在感恩追思典禮,醫師們獻唱「菩薩的化身」,表達對無語良師無私奉獻,以及家屬成全的感恩之意。

  臺灣骨科足踝醫學會周競新醫師首度參與模擬手術,深深觸動了他,他表示,相較於學生時期的大體解剖,更能真切體會到無語良師的大愛勇氣,以及家屬的捨身成全。周競新醫師說:「未來行醫路上,我會時時警惕自己,不辜負老師的託付。」

11月慈濟大學骨科醫學會模擬手術課程

  臺灣骨科創傷醫學會白馥源醫師哽咽表示,醫療場所難免遇到棘手問題和環境險惡等,不得不以冷漠面對一切。但是,與無語良師僅有一面之緣,卻給了我全部的愛和溫暖。白馥源醫師說:「模擬手術,能提升技術、醫治病痛,無語良師的愛和良善,可醫治人心,二者並行,才能達到醫人、醫病、又醫心的目標。」

  臺灣手外科醫學會郭怜吟醫師表示,模擬手術不只是醫療技術的成長,也讓我們從人文氛圍中學習慈悲,再次體現行醫的初衷。郭怜吟醫師說:「未來每一次拿起手術刀,我都會謹記,用更穩的手、更柔軟的心去回應未來每一個生命。」

家屬手作禮物送給醫師,象徵緣分緊繫

  積極參與環保訪視的無語良師林慧玲,只因「能幫助別人,就是最大的福」,以沈默身軀成就醫學教育,提醒醫師「永保學醫初心」。女兒周姵蓁親自手作禮物,用當初治療母親的藥瓶,裝了星砂、手摺紙鶴和家裡剛採收的相思豆,再用麻繩串起來,送給醫師。象徵緊繫彼此緣分。衛福部澎湖醫院骨科主治醫師蘇文進表示,謝謝家屬願意捨得把無語良師交給我們學習,我會謹記課程所學,不在病患身上犯錯。

  蔡邱粉老師孫女蔡玗庭表示,爺爺、奶奶和爸爸都成為了無語良師,不但把身體奉獻給醫學教育,更用生命教會我愛與付出。儘管他們都離開我了,但是他們的精神從來沒有消失,蔡玗庭也發願未來要成為醫護人員,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醫師們獻唱「菩薩的化身」,表達感恩之意

  環保志工黃田益老師,當初懷疑太太陳氏玉碧去慈濟做什麼,沒想到接觸後反而自己更投入,尤其,知道太太簽署遺體捐贈同意書,老師曾一度以「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抗拒,生病後深刻體會「生命不在時間長短,在於深度」,當下決定成為無語良師。

  靜思精舍德宇師父開示,壽命終有盡頭,但是無語良師的慧命,會藉由醫師的手術,在病患身上不斷流傳。正如醫師獻唱的「菩薩的化身」,菩薩並非泥雕、金塑或木刻,而是透過利他、助人的實際行動,讓生命更豐富、圓滿和完整,就像無語良師一樣,給了醫師不斷學習、成長的動力。

靜思精舍常住師父引禮,送靈典禮莊嚴肅穆

撰文、攝影/慈濟大學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慈善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