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濟大學推動的「大小學伴線上教學計畫」本學期迎來首次面對面交流,來自豐濱國中、富源國小、瑞穗國中的學生,於14日、21日與慈大學生相見歡。學校活動安排破冰遊戲、食農教育與防災課程等,現場氣氛熱絡溫馨。
慈大自每周一至周四安排大小學伴線上教學,至今約一個多月,大小學伴彼此熟悉後首次見面,學生們都相當期待,破冰遊戲讓大家迅速拉近距離,歡笑聲不斷。因應極端氣候帶來的豪雨、颱風衝擊,活動中特別融入防災教育。14日相見歡,由樸谷工坊共同創辦人梁淳禹及慈大USR團隊設計的課程,帶領學生製作「自製濾水器」與「種子紙」,讓偏鄉學生學習在災害情境中維持生活的方式。

學生利用棉紙、木炭、沙子與石頭層層過濾,完成可在緊急時使用的濾水器大小學伴們直呼好玩又實用。豐濱國中3年級陳少祈同學說:「如果是在山上或荒郊野外,沒有乾淨的水源,沒有飲水機,可以用這樣自製的濾水器,相對比較乾淨。」

種子紙是利用再生紙漿置入種子,全程手工,成為方便隨身攜帶小卡片,埋進土裡就可以發芽,讓學生了解在糧食短缺時的應變方式。課程準備了菠菜、紅藜、刺蔥等,特色是嫩芽就可以食用,紅藜更是整株都可以吃,在飢荒時扮演救命糧食。
豐濱國中的何劉芊嬡同學已經是第三年參加學伴活動,她選了刺蔥加入種子紙,「刺蔥」在阿美族語叫Tana,是她的阿美族名字,也希望將種子紙變成信紙,做成卡片送給她的大學伴。何劉芊嬡說:「因為參加這活動,上完課還可以複習,幫助很大。」
除了偏鄉學生收穫滿滿,慈大學生也從中獲得成長。護理系四年級陳昕妤分享,在繁忙課業中準備教材雖然挑戰,但與小學伴互動讓她提升表達能力,也從實體課程中學到教室外的知識。
慈濟大學副校長兼師培中心主任何縕琪表示,大小學伴把握難得的相見機會,幾乎全員到齊,面對面互動有助增進彼此感情,也讓後續線上課程更順利投入。

慈濟大學自112學年度起推動大小學伴線上教學,114學年度合作學校包括有豐濱國中、富源國中、富源國小、瑞穗國中,依學生需求開設不同課程,涵蓋各科補強、社會情緒學習、AI等,參與的大學生來自五大學院17個系所,包括醫學系、藥學系、護理系、傳播系、人發系、醫工系、公衛系、資管系及宗研所等,共約80位學生投入服務。

撰文、攝影/李家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