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大學校慶之夜 多元文化交織的教育與傳承

  慈濟大學於25日舉辦「慈濟大學31週年校慶之夜」,以音樂、舞蹈與文化展演串起校園多元風貌,展現慈大深耕花蓮、培育本地及國際人才的人文精神,感謝花蓮鄉親長期支持,包括外交部東部辦事處處長陳俊郎、花蓮縣衛生局局長朱家祥、花蓮縣政府督學江孟勳等貴賓皆到場共襄盛舉。

  劉怡均校長致詞,師生發揮才華,是歡樂之夜,慈濟大學培育了未來的世界公民,不同國家族群的學生在慈濟大學成長,相親相愛,一起合作共善,讓世界更美好,更感恩慈誠懿德會從學校籌備開始,一路的支持與陪伴。

  外交部東部辦事處處長陳俊郎致詞,相較於西部,東部在醫療、教育上資源不足,由於慈濟大學的創立,讓花東青年學子可以就近念大學,尤其是醫學院的創立,培育了花東自己的醫療人才,現在還匯聚了許多國際學生,慈誠懿德會給予像家庭般的照顧,這是全台灣唯一的。

  由醫學系校友陳彤、護理學系校友歐陽安琪老師、兒童發展與家庭教育學系陳玟妤領唱慈濟大學校歌和護理學院院歌。慈濟護專第六屆校友(89年畢業)歐陽安琪老師,107年到慈濟大學護理系任教,歐陽安琪老師表示,15歲唱的「少年的心像蓮花一樣..」,現在是「誓願將心比心想,眾生平安 解我憂勞痛創..」從學生變成老師,心中謹記著上人對教育的期許。

  慈濟大學深耕花蓮,鼓勵同學以專業進行服務,光復洪災超過700位師生投入復災,今天也播放復災紀錄影片,重溫師生們在第一線服務的身影,期盼災區早日重建。

  87級醫學系校友孔睦寰與同學創作的「很幸福」,是他大五時送給學長姐的畢業禮物。這首紀錄友誼的歌曲不僅在慈大校園流行,隨著慈濟歌選在全球傳唱。今晚由他與慈誠懿德會手語演繹,目前在大林慈濟醫院服務的孔睦寰再度登上校園舞台演唱,他說:「很開心能有這個機會,用這首歌回到母校,祝慈濟大學生日快樂。」

  活動同時展現代代相傳的力量。慈誠爸爸黃逸樵與傳播系校友黃榆真攜手,以二胡和鋼琴演奏〈心願〉,中西交融的旋律傳遞世代傳承的意義。

  國際學生的表演呈現繽紛文化風貌,菲律賓同學的「Piliin Mo Na Ang Pilipinas」歌詞描繪菲律賓島嶼、海岸、節慶與人民的熱情,傳達身為菲律賓人的自豪,菲律賓同學Jerlyn jane Florendo(馮婕琳)說:「讀大學是我的夢想,這裡的教育很優良,人們對我很好,能來慈大念書我很幸運。」

  融合傳統的印尼舞蹈和音樂劇,印尼同學的「Tari kecak」精彩演出,獲得全場熱烈掌聲,彷若瞬間移動到峇里島。南非、莫三比克、馬拉威、辛巴威同學帶來充滿非洲大地活力的舞蹈。

  慈大 HoHi Young 歌舞社則以青春洋溢的〈蘭調新生〉展現阿美族、噶瑪蘭等歌曲和舞蹈魅力;Tusasau 原音社演唱魯凱、阿美、卑南族傳統歌謠,以厚實歌聲分享族群文化與情感,兩個原住民社團,呈現慈大校園原住民族文化的生命力。

  除了學生,慈大教職員也展現才華,組成披頭四樂團自彈自唱,多首民歌引起台下師長以及慈誠懿德會共鳴,跟著一起回到60年代的。

  壓軸由榮獲113學年度全國音樂比賽的慈大管樂社演出三首風格各異的曲目,並演奏「生日快樂」,全場師生以菲律賓語、印尼語、葡萄牙語、英語、馬來語、中文共同合唱,為校慶之夜畫下溫馨句點,大家預約明年再見。

撰文/李家萓;攝影/許榮輝、張進和、羅瑞鑫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慈善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