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學時,小朋友開心的收到校長的神秘禮物。(拍攝:董宜芳)
撰文/黃逸寧
攝影/董宜芳、陳天和
臺南慈濟高中國民小學部於8月15日、16日辦理為期一天半的小一新生暨轉學生「生活體驗營」,對於小朋友即將到來的小學新生活,師長們精心安排各種實際校園生活的體驗與生活行儀常規的課程,讓小朋友不僅能夠熟悉校園環境,更可以感受來自慈濟師長的愛與溫暖。
熱情洋溢的師長們歡迎孩子加入慈濟的大家庭。(拍攝:陳天和)
進入校門就看到可愛的皮卡丘迎接著大家,老師溫柔燦爛的微笑與親切的問候,消弭了家長和小朋友初來乍到的緊張和不安。學校以「慈悲喜捨門」作為迎接新生的第一個見面禮,經由敲響「慈悲鼓、智慧鑼」,期許小朋友成為具有智慧、懂得悲天憫人的好孩子。接著,由校長及主任親自為孩子們別上領結,藉由「結」、「節」同音的象徵性意涵,期許小朋友成為有禮有節的好學生。
小朋友們開心的與皮卡丘一起唱歌跳舞。(拍攝:董宜芳)
在小朋友參與課程的同時,學校也為家長安排了親職講座,由賴瑋真老師、鍾佳玲老師分享「小一新鮮人的七個準備」、「即將面臨的挑戰」,更透過實際的體驗遊戲讓家長明白陪伴與激勵的重要,期望家長能夠放心,一起點亮孩子心中的小星星。
一感恩孫偉恩家長:「今天帶著孩子參加新生訓練,學校別出心裁的將校訓「慈悲喜捨」融入孩子走過的四道門,意謂著在老師們的引領之下,朝著校訓的目標邁進,校長、主任們和藹可親的幫孩子們別上領結,象徵為人要有禮有節。在視聽教室聆聽老師們與家長分享孩子踏入新環境後,心理與生理上可能出現的種種狀況,家長與老師要有耐心、愛心的陪伴孩子成長。慈小著重人文教育的養成,學校的活動安排讓我們放心,感謝學校精心規劃的各項活動,相信孩子一定能快樂的融入這個大家庭!」
「坐如鐘.立如松」、「龍口含珠.鳳頭飲水」的生活教育課程,豐富多元的闖關活動,老師用心指導小朋友學習拖地、掃地、擦桌子、摺掛衣服、整理書包,從小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是慈濟人文教育的重要內涵。
一知足蔡宥昕小朋友:「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天媽媽帶我通過慈悲喜捨門,敲響慈悲鼓、智慧鑼,在慈濟小學生活體驗營的兩天中,老師們陪伴我們上課、玩遊戲,我過得非常開心!」
一感恩許詠晴小朋友:「這兩天的新生體驗營讓我學到很多在小學的規矩,也發現很多和幼稚園不一樣的事物,讓我覺得自己長大了!這裡有親切的老師、熱情的同學,每個人都對我很好,還有收到校長的愛心香蕉,我好喜歡這裡!」
一善解林泓叡小朋友:「我在慈濟小學裡過得很快樂,我很高興能有這個機會和大家當同學。在這兩天裡,我學會了很多事情,像是使用筷子、摺衣服和襪子。這兩天很開心能和同學一起學習,雖然只有短短的時間,但是我相信我們大家都相處得非常開心。」
我長大了,我會使用筷子。(拍攝:董宜芳)
一包容陳郁浤小朋友:「我記得第一天媽媽陪著我通過慈悲喜捨門、敲智慧鑼跟鼓,老師幫我別上領結,祝福我們能夠更聰明、更有智慧。我最喜歡老師教我們摺衣服、襪子,因為很有趣,老師說我做得很好。我跟媽媽說我很喜歡慈濟國小,因為老師們很有耐心陪伴我們,在這裡學習很快樂。」
我長大了,我會自己摺衣服。(拍攝:董宜芳)
慈濟國小新生體驗活動,讓孩子習得品格教育的同時,能充實自己,增長智慧。師長們的用心灌溉,期許每個善的種子,都能在溫馨和諧的友善校園中健康成長、快樂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