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愛說故事 親子共讀從零歲開始


082201
大愛幼兒園家長分享,喜歡看書的家中寶貝,下課後立刻拿起書要媽媽念給他聽,並且能藉由書中的小故事提醒寶貝,要珍惜所擁有的、要惜福。

撰文/衛福部國民健康署、TC NEWS新聞中心編修
攝影/慈濟基金會提供

  父母的聲音對於剛出生的寶寶有強大的影響力,透過說故事、唱兒歌及唸童謠都會產生親暱愉悅的作用。因此,親子共讀越早開始越好,若無法每日執行,即使每週進行2-3次,也能讓孩子享受到愛的陪伴。

  慈濟花蓮大愛幼園賴佳薇園長表示,親子共讀不是只有讀書而已,更是生活經驗的連結,情感的交流,陪著孩子慢慢的、細細的去探索與學習,這過程將會是幼兒最幸福的記憶。

  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1歲以下的寶寶雖然無法瞭解文字意義與互動,藉由說故事刺激寶貝的聽覺、觸覺等能促進其知覺發展。只要透過聲音傳遞情感,就能幫助寶寶大腦發展。

  如果寶貝總是撕書、咬書,其實1歲以下嬰兒常見的閱讀行為,而這些行為都能幫助寶寶發展良好的感覺統合能力,不需要刻意阻止。

  等到寶寶再大一些,就可以運用「對話式共讀」,用一問一答的聊天方式一起讀完一本書,如此除了增加寶寶對共讀的參與感外,也可在此階段利用健康議題繪本提升幼兒健康概念,如:將視力保健及事故傷害防制等帶入對話中,以從小培養孩子的健康識能。

  最後,共讀素材其實不必侷限於繪本、圖書,不論照片、圖片及隨手可得的物品或者嘗試發揮想像力來說故事,甚至用白紙與畫筆,畫出想與寶貝分享的事物並說給他聽,都能達到共讀的效果。

  慈濟花蓮大愛幼園每週有讓幼兒自己挑選一本喜歡的繪本回家,與家人做親子共讀的活動,還會將看見的、印象最深刻的內容一起記錄下來,家長回饋:「因為工作忙碌的關係,有時候會忽略小孩需要陪伴,親子共讀時間不僅能夠增進彼此情感外,也有發現小孩的語文能力大幅提升,例如知道一個字是發一個音,還有簡單的認字,對於繪本的圖案也都能夠看圖說故事。」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慈善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