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養腎氣護健康 花慈中醫教你補腎改善體態
「身體質量指數越高,發生末期慢性腎臟病的風險越高。」花蓮慈濟醫院中醫腫瘤中心主任賴東淵表示,研究指出身體質量指數(BMI)越高,末期慢性腎臟病風險也越高,其中BMI大於35的重度肥胖者,進展到第4至5期慢性腎...
「身體質量指數越高,發生末期慢性腎臟病的風險越高。」花蓮慈濟醫院中醫腫瘤中心主任賴東淵表示,研究指出身體質量指數(BMI)越高,末期慢性腎臟病風險也越高,其中BMI大於35的重度肥胖者,進展到第4至5期慢性腎...
現代人常煩惱體重問題,但「超重」與「水腫」其實大不相同,花蓮慈濟醫院內科部副主任暨腎臟科醫師王智賢表示,超重是脂肪囤積,水腫則是體液滯留,若短時間體重快速增加,應警覺是否為水腫引起,尤其與代謝、...
6月19日是「器官捐贈紀念日」,根據器捐病主中心統計,全台每年有逾萬名患者等待器官移植,近八成以腎臟為主。台北慈濟醫院於當日舉辦「心願滿.圓滿愛」宣導活動,邀請兩位曾接受腎臟移植的病人分享心路歷程,...
端午節將至,對慢性腎臟病患者而言,享用美味粽子的同時,更要注意腎臟的健康,5月27日下午,花蓮慈濟醫院舉辦腎臟病友會,由慢性腎臟病防治中心主任林于立、營養科臨床營養組組長林惠敏,分享護腎十五招,以及...
如果把人生譬喻成一場遊戲,醫護團隊就是負責為大家治療與疊加Buff(增益能力)的補師。3月28日下午,花蓮慈濟醫院腎臟內科團隊,在內科部副主任王智賢醫師的帶領下,來到慈濟大學附屬高級中學。王智賢醫師表示,在...
3月13日是「世界腎臟日」,全球倡議關注腎臟健康時,臺灣腎臟病人數已高達263萬人,相當於每9人就1人有慢性腎臟病。面對末期腎衰竭,透析治療是延續生命的關鍵,但血液透析須頻繁往返醫療院所,腎友生活步調只能大...
慢性腎臟病早期無明顯症狀,糖尿病、高血壓及肥胖為主要成因。國民健康署響應世界腎臟日,呼籲透過「護腎8招」降低風險,包括健康飲食、適量運動、戒菸、控制三高及謹慎用藥等。 免費健康檢查 揪出腎功能異常 ...
元宵節即將到來,家家戶戶吃湯圓已成為傳統習俗,但象徵「團團圓圓」的湯圓也並非可以無節制地食用,因為除了熟知的高澱粉、高油與高糖外,含有芝麻、花生、豆沙甜餡的湯圓更含有高磷,這將對腎臟病患者造成極...
51歲的陳女士於今年2月初,因高血壓至他院抽血檢查,意外診斷出腎臟病第五期,輾轉來到台北慈濟醫院腎臟內科洪思群主任的門診就診。由於不想洗腎,她選擇藥物治療,但是效果並不理想,於是醫師提出活體腎臟移植...
「彈力帶穿過腋下,繞過背部,雙手向前拉20次。」8月15日上午,在花蓮慈濟醫院二期講堂,30多位慢性腎臟病病友一邊跟著物理治療師黃意雯做彈力帶運動,一邊喊「手好痠、腿好痠!」內科部副主任暨腎臟科醫師王智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