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顏博文執行長「2021年慈濟年報」導讀 「感恩有您,讓我們愛 ,一直都在」

       2022年8月7日,慈濟基金會舉行全球精進日共修,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以「大愛日不落 善行在人間」為題,透過慈濟2022年八月份精進日全球連線的共修,報告「2021年慈濟年報」分享導讀。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顏博文執行長指出,2021年,仍是天災、人禍頻傳的一年,全球極端氣候、天災人禍頻傳、新型冠狀肺炎疫情未止,加上糧食短缺,影響所及層面愈廣;慈濟持續以「解除飢餓與貧窮、氣候變遷與人道救援、少子化與高齡化關懷、環境生態保護與教育行動、全球夥伴與永續發展」等五大慈善行動力,對治極端氣候、瘟疫、戰亂、飢餓、貧窮及社會環境變遷等慈善關懷需求。

       顏博文執行長提及,「感恩有您,讓我們愛一直都在」,讓我們一起走過關懷眾生慈善足跡,共同護持提燈照亮慈悲心燈。從如常的慈善工作,到慈善創新、雲端科技、跨界合作、借力使力的種種工作方法,2021 年慈善工作服務及受益人次達7066萬人次,志工動員1,519 萬1,123人次,無私的付出,等同經濟貢獻 107 億。

 有關2021年慈濟年報內容,茲節錄如下:

       慈濟秉持 證嚴上人大愛無國界的人道精神,關切受疫情影響全球性防疫及生活物資匱乏的弱勢族群,擘劃跨國家、跨宗教、跨領域、跨機構與公私組織合作展開各項援助計畫,2020-2022年4合計援助超過 1 萬機構與組織,援助97個國家地區的防疫物資與經濟紓困44個國家地區,其中有 24 國家地區是慈濟首次援助的國度,歷來國際援助增至 128 個國家地區

       慈濟2021年年報內容提及,2021年5月臺灣新冠疫情攀升並進入三級警戒,慈濟的「直接」--援助直送原則在疫情中格外艱鉅,然 上人當機立斷「擴大量能」並根據醫療、經濟、教育、篩檢、疫苗等多重需求,四大志業合作全方位馳援,於2021年援助內容與項目包含:

       (一)醫療防疫物資:由海外緊急採購防疫物資至臺灣各防疫前線、警消境管、醫療院所等機構組織,兩個月內捐贈製氧機、呼吸器、快篩試劑、隔離衣、N95 口罩、防護面罩、手套等逾 267 萬件。

       ( 二 ) 疾疫紓困:提供紓困金、物資卡、生活包等逾 167 萬件,援助支持中低收入戶、檢疫隔離者、社區弱勢族群及社福團體,其中與 20 個縣市政府簽訂防救災公益合作,讓15個縣市的弱勢家庭在暑假期間收到慈濟集結捐贈,合作政府、農業產銷、愛心計程車送到府的安心生活箱及健康蔬果箱合計94,683 份。

       ( 三 ) 安學計畫:「停課,不停學」與各縣市政府教育局處及 PaGamO 線上平台、華碩電腦等合作,提供無線分享器及筆記型電腦逾 4,900 台給最弱勢學子在線上學習。同時啟動「青年伴學趣」,培力800 位大專與青年志工,為超過 2,200 位弱勢學童線上暑期課輔。

       ( 四 ) 社區防護站:在全臺各地援建 25 座篩檢站,提供縣市政府共 36 處靜思堂,作為民眾接種新冠疫苗場所。

        ( 五 ) 疫苗採購捐贈:慈濟於 5 月底宣佈願為當時新冠疫苗不足的臺灣購買疫苗,爾後並與鴻海永齡基金會、台積電三方通力合作,合計捐購 1500 萬劑 BNT 疫苗,全數捐贈衛生主管機關供全民施打,尤其讓 12-17 歲青少年終得在臺灣安心接種新冠疫苗。

       慈濟2021年年報提及,幅員全球的防疫、紓困、賑災,尤其 BNT 疫苗捐購,當中日以續夜、考驗重重難言諭,慈濟確實有點不自量力去做這些事情,但想起上人救災救人的急切,就義無反顧,沒有問有沒有錢、有多困難,只想一一完成。上人曾提醒:「我們不是看到希望才堅持,而是堅持才有希望。」這當中,要特別感恩很多慈濟人及認同慈濟的企業領袖們全然信任、大力護持。

       慈濟2021年年報內容指出,疫情下,落入貧窮線的新貧族倍增,如何精準地找到需要關懷的家庭?在資源不重疊、互補的原則下,透過有簽署共善合作備忘錄的各縣巿政府,借力使力,推動暑期營養支持計畫,並與多個產業跨界合作,擴大慈善照顧範圍,讓每一分愛心資源發揮效益。

       同時,在面對高齡化與少子化的社會狀況,持續推動安穩家園美善社區專案,期望安穩長者、弱勢者之生活,也為年輕人提供更多發揮創意、圓夢、創意的平台與機會。

       因此在台灣慈善關懷方面,包括長期生活補助、急難補助、醫療及長照補助、喪葬補助、房屋修繕、居家環境改善、冬令發放、寒冬送暖、節慶關懷、罕見疾病家庭關懷、圓夢計畫、心靈關懷陪伴等,慈濟的關懷行動所動員志工計有186萬5,843人次,共計有116萬7,582人次受益。

       在2021年疫情期間的助學關懷部份,疫情下,落入貧窮線的新貧族倍增,如何精準地找到需要關懷的家庭?在資源不重疊、互補的原則下,透過有簽署共善合作備忘錄的各縣巿政府,借力使力,推動暑期營養支持計畫,並與多個產業跨界合作,擴大慈善照顧範圍,讓每一分愛心資源發揮效益。同時,結合政府、企業、民間團體、宗教團體等各方資源,支援前線醫療、紓解生活困境、推動安心助學。

       2021年6月中旬,全臺學校緊急改為線上上課,從設備的不足到網路頻寬的限制,對弱勢家庭而言都是一個負擔。而對於每年暑假都必須打工賺取下學期學費的學生而言,打工機會也變少了,間接可能會影響到學業。

       慈濟基金會此時除提供筆電、無線分享器等學習給需要的學子,關心孩子在家學習力外,慈濟還推出「青年線上伴學趣」的創新方案,邀請臺大教授葉丙成、成大教授陳岳男擔任顧問,結合慈濟教育志業,大愛臺等資源,由 2 至 3 位大學伴、4 至 6 位小學伴為一組,透過PaGamO 線上教育平臺,及搭配人文類與互動類的課程安排,提供每週一至三次的伴學課程,讓學童在暑假期間,以有趣的學習方式,持續累積閱讀理解能力,並降低小學伴的學習流失(Learning Loss),減緩偏鄉或弱勢學生在疫情期間的學習落差,而大學生有了打工的機會,也同時學習提升線上教學 (online tutors) 的能力,半年執行二期計畫,合計共有 23,792 人次大學伴投入,56,736 人次小學伴受益。

       此外,慈濟自1986年在花蓮啟建靜思堂,爾後於各縣巿設有不同型類的道場,功能雖略不同,共同的是提供民眾自在進出、歇腳的好去處,也是志工教育訓練、慈善工作運作、社會推廣教育、會議、慈善展覽活動等所在地,更是社區防災運作的場所,此次化身疫苗接種站,功能活化再升級,用最近的距離守護民眾健康。

       感恩全球慈濟人的付出,不論醫療院所、學校機構或苦難眾生,只要有需要,同心協力做後援,尤其各地靜思堂與醫護密切合作,歡喜做為疫苗施打站,「取於社會、用於社會」,與大眾結好緣,合計設置25座篩檢站,並在36座靜思堂化身疫苗施打站,民眾可安心就近施打疫苗,合計服務65萬8823人次民眾。

       在海外濟貧扶困行動方面,不分國界、種族、宗教,慈濟人以短期或長期濟貧、助學、社區供食、社區發放、淨水專案、以工代賑、職訓、義診及機構關懷等方式,援助海外長期貧困、短期困難、染病殘疾、或其他生活突發狀況而需慈善及醫療協助,累計140,905 人次志工投入,合計26,637,906 人次受益。

       另外,新冠疫情、天災、人禍的衝擊,全球飢餓問題更為嚴重,原本貧窮的人,生活更困苦了,在地採購發放營養物資外,臺灣愛心大米再次啟航,救急解困、營養供給7160公噸大米,讓13個國家的受難家庭、貧童不挨餓。

       2021年慈濟年報指出,慈濟在關懷難民問題方面,從經濟、教育、醫療、心靈等面向進行援助,讓遭逢國家內亂動盪,流離失所之難民,給予一股溫暖、安定的力量。讓離鄉背井的居民,於飢寒中得到溫飽、困苦中得到關懷,讓因戰亂被迫失學之青年學童,得以繼續接受教育,以誠與情互動,在心中種下良善的種子,用感恩心來化解仇恨。

(文稿引用自:2021年慈濟年報/攝影:孫保源)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慈善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