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健康
-
科學人總編輯這堂課 打開一個沉重的話題
「我得到這輩子最重要的一個知識,就是瞭解地球上生命興衰的節奏,岩石裡頭的化石清楚的告訴我,過往的歲月是如何,地球的幾十億年的生命是如何演替的。」 臺灣中文版《科學人》總編輯李家維,以他的專業與經驗,受...
-
醫療大數據 人工智慧有智慧
「科技始終來自人性。」隨著科技發展,人類的生活越來越便利,手機內有人工智慧助手;汽車也有了自動駕駛功能。在醫療領域,也出現許多人工智慧輔助的醫療器材與軟體。到底是科技引領醫療改變,還是醫療帶著科技改...
-
結合醫學、佛法及教育 王本榮分享轉識成智
「八個兄弟共一胎,五個門前做買賣,一個在家把帳開,一個伶俐一個呆。」 花蓮慈濟醫院小兒神經科權威、曾任慈濟大學校長、目前擔任慈濟教育志業執行長的王本榮,用趣味的口訣,介紹複雜的「唯識觀」,2020年中秋連續...
-
兩顆腎都是我的 看哪顆腎活比較久
那一年他十八歲,身強體壯,想捐腎給生病的父親,但父母捨不得接受他的好意。 五十年後,他滿懷感恩的心,接受來自妻子的一顆腎。 相信自己 不做無謂擔心 一九七六年,呂美力大學畢業,從臺灣遠赴美國德州攻讀電腦...
-
中研院院士賴明詔分享如何認識新冠病毒
自2019年底開始爆發新型肺炎冠狀病毒(COVID-19),至今全球已有超過三千四百萬人確診,死亡病例數超過百萬,除了造成醫療資源過載,也嚴重破壞經濟、交通與社會秩序。 小小的冠狀病毒究竟有什麼能力,可以傳播地如此快...
-
國際慈濟人醫年會 25國齊精進雲端相會
台灣東部皎潔的明月下,259位來自台灣各地慈濟人醫會的醫護人員,聆聽各種醫療與生活及修行的分享。 花蓮中秋清涼的夜色中,25國來自世界四大洲,超過2千位慈濟全球人醫會的醫護人員透過雲端課程,與花蓮同步精進。 202...
-
化療前先針灸止吐 中西醫聯手抗癌造福病人
多數化療病人都害怕藥物帶來的「噁心感」,台中慈濟醫院中醫師馮紀新從臨床驗證,化療前一小時針灸「內關穴」止吐成效良好。馮醫師指出,中醫輔助西醫在癌症治療不同時期都能發揮作用,幫助病人順利抗癌,別迷信秘...
-
調性格 養好心臟
我們都知道,心臟病是臺灣的十大死因的第二名,甚至很多青壯年人因心臟病發作而猝死,或因此心臟衰竭等等。而在日常生活中常聽到「我心情不好」、「我心情很快樂」、「我有愛心」、「我傷心」等等形容,似乎我們的...
-
想念醫療志工的溫情照護
「鵑瑜阿長,懿德餐會要到了,單位的孩子們有要想吃什麼嗎?」、「媽媽,吃什麼都好,吃飽就好,有幾位同仁在節食,媽媽們不用準備太多……」懿德會日子快到了,我總會看到通訊群組上,媽媽們你一句、我...
-
公園運動3奇招 中秋佳節樂趣多
中秋連假將近,為提醒民眾連假期間避免過度攝取熱量,國民健康署特別邀請藝人吳鳳巧扮佳節神話代表人物—「吳剛」推廣公園運動,鼓勵民眾走出戶外,發揮公園情境運動的巧思。由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網紅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