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3月11日起連續十天的時間,動員超過2400人次的投入,外交部發起捐贈生活物資、藥品援助因烏俄戰爭逃離家園的烏克蘭難民的物資分類打包,於20日中午全數完成物資分類打包,共超過2萬箱的物資,將陸續送往波蘭等援助烏克蘭難民。
參與外交部物資打包的慈濟志工吳添丁,現年88歲,小時候遇空襲,躲防空洞,看戰機飛來空炸家園,如今看到烏克蘭的遭遇,令他感同身受,特地過來參與此次援烏送愛行動,在人龍接力傳物資時,一點也不輸年輕人,一箱接一箱,滿身汗的他不喊累,因為他知道這是救命物資,一刻不能等。
現年77歲的志工呂木賜指出,他有幾位親人在二次世界大戰時到南洋參戰,只有一人平安回家,心中深知戰爭的可怕,當聽到老婆找他過來幫忙打包物資時,他一口答應,瘦小的他不斷來回搬物資,一天下來雖累了,但心是快樂的。
慈濟人醫會志工王震宇帶著一家四口,一起前來參加打包物資活動,四歲的王曜誠,幫爸爸一起整理資材,國小一年級的王䇛蓉,在學校聽老師講到可怕的戰爭,所以決定一起和爸爸、媽媽一起參加打包活動,她期待不要有戰爭,他們太可憐了。
慈濟志工也是老師的李雅齡帶來了約十二位年輕人,一起前來參與,她表示處在沒有戰爭的臺灣人,是幸福的,不分彼此,愛傳愛,期待世界和平戰爭不起。
最後一天參與援助烏克蘭難民物資打包的年輕人,林穎以及林盈均對於能參與這個活動非常感動。林盈均表示,她第一次參加活動,感受到慈濟人的動員力、救助效率及行動,真的有震憾到,大家不分彼此,一心一意,真的很感動。
在打包現場的慈濟慈發處呂學正室主任提及,把握因緣,參與打包活動,看到志工不分老少與彼此,團結一起以接龍方式將物資,一箱接一箱傳遞至置放處,散發出的力量,令人感動。
這一次外交部發起的援助烏克蘭難民物資共計20項,包括:發熱衣(男女兒童不拘)、毛毯、睡袋、手搖發電照明、急救箱、輪椅、拐杖、雨衣、蠟燭、餅乾、奶粉、成人及嬰幼兒紙尿褲、婦女衛生棉、紗布、醫療棉花棒、注射針筒、棉花、輸注液套組、維他命、醫療口罩。
台灣各地民眾或寄送或親送到外交部的援烏難民物資包裝方式可說是五花八門,各式包裝都有,為立即有效的將台灣人民的愛心送給烏克蘭難民,外交部特別在3月10日邀請具有國際賑災經驗的慈濟志工協助。
起初只希望慈濟志工動員60人次參與打包,但後來因外交部物資打包新聞獲各大媒體報導,各界物資不斷湧進外交部,參與的志工也從第一天的數十人到第二天破百人,連續打包十天,共計有超過2400人次(共2421人次)的志工參與打包,打包數到3月20日中午終於全數完成,經清點後共計送到超過2萬箱(20465箱)。
撰文/林佩臻;攝影/陳昭賓、陳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