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在波蘭的台灣女孩 關懷苦難的大愛DNA

在波蘭的台灣女孩張淑兒與波蘭籍丈夫Łukasz Baranowski。


        「雖然累,但在看見烏克蘭人們接過慈濟毛毯展開笑容的那一刻,所有的辛苦都轉化為幸福」-在波蘭的台灣僑民張淑兒


       張淑兒,一位曾在台灣大愛電視台擔任過記者的女孩,因緣際會,認識波蘭籍的另一半,為了就近照顧丈夫罹患癌症的父親,辭掉台灣媒體工作,舉家搬回波蘭。

在波蘭的台灣女孩張淑兒與波蘭籍丈夫Łukasz Baranowski。

       丈夫的疼愛、工作的穩定,張淑兒在波蘭過著家庭生活美滿,令人稱羨的異國婚姻生活。

       2022年2月俄烏戰爭爆發,許許多多的烏克蘭民眾為躲避戰爭遠離家園,在烏克蘭鄰國的波蘭,開始接收大量湧入的烏克蘭難民。

       原本在波蘭過著歲月靜好的張淑兒,得知波蘭有不少難民需要幫助時,身上有著關懷苦難「大愛DNA」的她,也著手想要幫點忙。

       剛開始,張淑兒覺得自己能做的,不過就是捐點錢或捐一些二手物資就夠了。但,在她親自拜訪了幾個烏克蘭人在波蘭波茲南(Poznań)的團體之後,發現需要幫助的狀況與案例,遠比所想像的還要多、複雜,此時,張淑兒萌生了「自己能做的,不應該只是這樣」的念頭!

德國慈濟志工陳樹微(左)擁有豐富的國際賑災經驗。

       就在此時,慈濟基金會發佈啟動人道援助烏克蘭難民的行動,「慈悲的一念心、讓她將想法化成行動」,她主動致電在台灣的大愛電視台前同事,詢問如何協助慈濟在波蘭進行援助等想法,這位大愛台同仁也主動牽線,引薦張淑兒與國際賑災經驗、且一直都有在關懷國際難民的德國慈濟志工陳樹微師姊互動,從此開啟了張淑兒承擔起慈濟在波蘭援助烏克蘭難民的因緣。

       張淑兒說,為了做好援助烏克蘭難民,她經常向陳樹微師姊請教與討論,過程中,陳樹微師姊分享她到其他國家救助難民的經驗,這些實務經驗的傳承,讓張淑兒意識到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諸如:慈濟在波蘭沒有分部,若要從他國運送物資等,必定會產生許多額外的關稅或其他費用,還有其他境外NGO須注意的事項等等。

       記者出身的張淑兒因為過去的專業訓練,習慣主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因此,針對慈濟在波蘭進行援助關懷的種種困難,在她跟陳樹微師姊幾次討論後,整理出方法。此外,波蘭東部的盧布林(Lublin)是烏克蘭人入境的第一站,因此慈濟在波蘭的關懷難民團隊,接洽了在波蘭有最大倉庫的紅十字會,大愛共善。

       有了可行性極高的共識後,更需要討論出適切的援助作法,此時,張淑兒探討的方向分為:

       一、烏克蘭境內緊急救援部份:評估把醫療及生活物資藉由波蘭盧布林紅十字會送進烏克蘭境內,救助在地受傷與需要生活物資支持的難民。

       二、波蘭境內難民人道關懷部份:規劃把物資分送進到波蘭境內接納烏克蘭難民的城市,讓在波蘭境內的烏克蘭難民免於挨餓與受凍,並提供精神上的關懷與支持。

       有了想具體的方向後,行動派的張淑兒繼續走訪與了解,在親自訪查之後,張淑兒發現,在波蘭中西部的波茲南,也就是張淑兒的居住區域,已經湧進不少烏克蘭難民,部分難民選擇先到政府提供的波茲南貿易中心收容中心停留,但此時,張淑兒也發現,大部分大型收容中心僅能提供一張軍床與簡易棉被,沒有足夠的衛浴設備讓所有難民使用,幾乎沒有隱私可言,因此不少烏克蘭難民上網求助,尋求願意提供住宿的波蘭家庭。

張淑兒與團隊在波蘭協助烏克蘭難民物資發放,圖為身份驗證。

       張淑兒說,在這樣的環境因素下,除了輾轉到他國找親朋好友幫忙的烏克蘭人,留在波蘭的烏克蘭難民有高於六成比例輾轉來到波蘭私人家庭暫住。

       然而,由於波蘭平均年收入不高,張淑兒觀察到:即便波蘭人好心開啟大門迎接烏克蘭人入住,但突然多出的人口,也讓這些波蘭家庭面臨經濟上的考驗。

       張淑兒觀察到以上的狀況,回報給德國陳樹微師姊、慈濟花蓮本會的海外會務單位,開始討論針對這些在波蘭的烏克蘭人生活物資的計畫。

德國慈濟志工陳樹微(中)特別到波蘭指導物資發放作業。

       有了德國陳樹微師姊以及慈濟花蓮本會的指導與資源提供,3月5日,張淑兒在波蘭啟動了慈濟第一波生活物資的發放,共有100人獲得援助;3月19日又在House of Hope 提供40人的緊急物資援助;3月26日,進行第二波共300人生活物資發放。

       張淑兒承擔發放生活物資提供給烏克蘭難民的同時,也關注到傳統的發放方式無法滿足所有烏克蘭人的所有生活需求,例如:沒有人會捐貼身衣物或襪子…等,慈濟花蓮本會依照過去國際賑災經驗,建議尋求可合作的連鎖大賣場,發放「現金購物卡」方式,讓烏克蘭難民方便購買自己需要的生活所需,較有自主性與尊嚴,而且剛入境的難民帶著家當、孩子,拿著物資更增加大包小包的不便。此一提議,讓超級市場「現金購物卡」的計畫有了雛形。

張淑兒與波蘭籍丈夫Łukasz Baranowski一起投入物資發放作業。

       為了要讓「現金購物卡」能充分達到方便購物的功能與良能,張淑兒與夫婿一方面針對波蘭現有的五大超市進行市場調查,也同步與在地兩個波蘭工廠合作,製造有慈濟LOGO的睡袋,而非直接在網路上向一般商家購買,讓難民拿到的物資有品質保證,也讓捐款人的每分錢都能用在刀口上。經過比較與訪查後,「現金購物卡」尋商確定後,就可以開始進行發放。

慈濟在波蘭協助烏克蘭難民物資發放,現金購物卡讓受幫助的烏克難難民較方便購物。

       「只要有愛,善的因緣就會到來」,正當張淑兒開始有規模的投入援助烏克蘭難民之際,在波蘭東部的盧布林,一位就讀醫學大學的台灣留學生Joey Chen,也在此時加入了慈濟援助烏克蘭難民的關懷行動,陳樹微除了協助慈濟在歐洲各分部的物資集結與運輸,也幫忙指導Joey在盧布林發放的調查、與其他組織的合作洽談事宜。慈大畢業的Joey,也邀約當地大學生一起投入關懷烏克蘭難民的行列。

花蓮慈濟大學畢業,在盧布林就讀醫學院的醫學生Joey Chen(右),加入了慈濟援助烏克蘭人的救援行動。

       慈濟與波蘭連鎖賣場合作現金購物卡,準備就緒後,陳樹微、張淑兒先後前往盧布林與Joey會合,順利進行4場現金購物卡及慈濟毛毯發放。

       慈濟波蘭發放團隊4月2日在許多當地學生投入幫忙下,在盧布林醫學大學進行242人發放、在盧布林醫學大學員工宿舍進行40人發放、在盧布林紅十字會進行112人發放,4月3日則前往Firlej 明愛會收容中心進行57人發放。

慈濟於4月2日在波蘭進行物資發放,圖為難民身份驗證。

       張淑兒從一位電視台記者、到遠嫁波蘭過著歲月靜好的人母,直到主動參與援助烏克蘭難民計畫,因為善念的結合,讓她認識了許多擁有慈悲心想要幫助烏克蘭人的好心人,張淑兒說,她更感激慈濟基金會的支持,讓她有機會能夠幫助到更多需要幫助的烏克蘭人。

       「雖然累,但所有辛苦都覺得很幸福」,這是這位帶著大愛DNA的台灣女孩,在波蘭關懷苦難最貼切的感受。

看見在波蘭的台灣女孩張淑兒,「聞聲救苦、關懷苦難」的大愛DNA。

(撰文:林弘展/圖片:張淑兒、陳樹微提供)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慈善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