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AA台灣永續行動獎 慈濟慈善及環保獲獎

慈濟基金會顏博文執行長代表出席「2022亞太暨台灣永續行動獎頒獎典禮」。

  「凝聚永續力量讓世界更好!」2022第二屆「TSAA台灣永續行動獎」8月12日下午在台北世貿舉行頒獎典禮,慈濟基金會積極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的ESG(環境保護Environment、社會責任Social、公司治理Governance),在社會共融面向,以青年公益慈善行動、防災永續與合作共善提報,雙雙獲得金獎肯定,另環境永續面向,提報慈濟台灣環保志業行動,則獲銀獎殊榮(金獎從缺)。

  慈濟基金會表示,「青年公益實踐計畫」為青年量身訂做,是「Fun大視野想向未來-青年創新推動計畫」的子方案,提供40歲(含)以下青年獎助金、協助實踐每個團隊獨一無二的創意,慈濟除提供社會慈善服務,更朝公益領域努力,以提供青年公益平台與青年教育為目標,2017年起每年辦理青年公益實踐計畫,依循《慈濟願景白皮書》之六大友善呼應SDGs,為全臺首創青年公益孵化社會創新平台。

慈濟基金會顏博文執行長代表出席「2022亞太暨台灣永續行動獎頒獎典禮」。

  「青年公益實踐計畫」並向亞洲與國際發聲,廣邀青年加入創意行列,2021年聚焦永續發展目標精神與準則,以「認識永續發展、了解社會議題,透過公益孵化,讓青年創造更多正向社會影響力」為旨,開展「永續發展」與「社會創新孵化與培力」兩大方向,期望年度規劃結合當代議題趨勢,及慈濟長期深耕公益經驗,成為臺灣青年公益孵化與實踐行動的平台。

  慈濟基金會以慈善起家,災害防救「七分自助,兩分互助,一分公助」,自助是重中之重,「救災」僅是賑災鏈的尾端,從源頭因應方能降低災害,減少人命與財產的損害,這正是慈濟「尊重生命」的初衷。「防災永續與合作共善」與慈濟2016年揭櫫於《慈濟願景白皮書》之「友善地球」願景,及SDGs 11建設包容、安全、具防災韌性和永續的城市和社區契合,更與自1969年起建立國際賑災「六安:安身、安心、安居、安學、安生、安養山林」模式吻合。

慈濟基金會也規劃「以臺灣之名、共善同行─變,是唯一不變;永續,是慈濟基金會致力的方向」為主題,參展「2022亞太永續行動博覽會」。

  為此,慈濟建立更有系統的運作機制,成立專責單位「災防組」,將賑災鏈從防災、減災、備災、應災、復原重建一一串連,仔細思量賑災缺口,從政策推動、意識提升、研發促進、資源整合進行著手,合作夥伴從地方政府至中央部會、自民間單位到專業機構,與共同理念的37個單位合作,各司其職、發揮專長,建立起個人、家庭廣至社會的防災意識,期望能就災害度、暴露度、脆弱度/調適能力等因素,達預防慈善、減災調適與韌性社區目標,建構社區風險意識,強化韌性社區發展,永續自主經營防救災工作是最終的願景。

  另外,慈濟在環保志業透過設立環保站/點,在社區投入資源回收與環境教育。環保站除了帶來環境效益,也帶來正面的社會效益。以公益社會影響力(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 SROI)方法學分析結果顯示,環保志工透過協助社區資源回收與鄰里互動,更建立自我及提升團體認同,增進人際關係,進一步促進身心的健康。因六十五歲以上長者約占環保志工的56%,故近年慈濟將環保站與其他服務方案結合,打造「社區關懷據點」,促進高齡族群健康,降低社會醫療成本與負擔。

慈濟基金會也規劃「以臺灣之名、共善同行─變,是唯一不變;永續,是慈濟基金會致力的方向」為主題,參展「2022亞太永續行動博覽會」。

  台灣永續行動獎總召集人簡又新大使表示,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明確擘劃全球未來2016至2030年間努力方向。過去6年多來,台灣各界已將SDGs融入組織文化中,採取創新性策略來實踐永續發展,並有許多鼓舞人心的突破與成功案例。本屆共計吸引136家單位參獎,總參獎件數高達247件,最終評選出200件(特優1件、金獎65件、銀獎68件及銅獎66件)永續行動方案榮獲肯定。每一項獲獎案例充分展現出參獎單位對於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使命感與努力的成果。

  慈濟基金會也規劃「以臺灣之名、共善同行─變,是唯一不變;永續,是慈濟基金會致力的方向」為主題,參展「2022亞太永續行動博覽會」,2022年慈濟將邁向第57年,使致力於人間佛教的靜思法脈導入「Power BI」數據視覺化管理,

  未來將建置組織治理與特色創新的BI指標儀表板,致力優化全球慈善行動,拓展落實於全球各慈濟分會及分支聯絡處,並加速數位轉型、輔助永續視野,慈濟將以「邁向永續」為最終目標,為人類永續、地球永續而努力。

在社會共融面向,以青年公益慈善行動、防災永續與合作共善提報,雙雙獲得金獎肯定,另環境永續面向,提報慈濟台灣環保志業行動,則獲銀獎殊榮(金獎從缺)

撰文、攝影/顏福江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慈善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