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三重園區以戲傳法 七月吉祥教化世人精進

「將佛典上的文字經過戲曲改編故事搬上舞台,讓社會大眾更能親近佛法!」。

  「佛法隱含譬喻真理,想理解不難,傳統戲曲演給你看!」慈濟新北市三重志業園區農曆七月期間,特地安排一場由志玄歌仔戲研習班的學員們演繹佛典故事,出自《法華經》當中法華七喻,其中以《信解品第四》的「窮子喻」故事來改編劇情主題「遊子回鄉」,看戲也喚起許多人童年的共同回憶,觀眾透過精彩戲曲演繹達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更了解農曆七月是一個孝親月、吉祥月。

  「法華七喻」以生動有趣的故事,巧妙地展現佛陀慈悲的教法。《法華經》希望上中下不同根機的人都能理解,所以運用很多譬喻,其中有名的就是七個譬喻。看起來雖然是《法華經》的故事,但是無論在任何時代,其實都可以去善用其中的精神。

慈濟新北市三重志業園區農曆七月期間,特地安排一場由志玄歌仔戲研習班的學員們演繹佛典故事。

  窮子喻原意講述一個窮子離開父親到處流浪,後來被父親找回,暗中教導,終至接手父親的家業。比喻眾生在過去曾接受佛陀的教化而發菩提心,後來流浪生死而忘失,可是人的本具善根並未失掉,後經佛陀引導終於領解,佛即表明他們都是菩薩,將來都要成佛,荷擔如來家業、紹隆佛種。這是法華會上開權顯實、回小向大。

  「將佛典上的文字經過戲曲改編故事搬上舞台,讓社會大眾更能親近佛法!」來到三重園區讓許多人回億起小時候在廟埕嬉戲奔跑,旁邊還有小攤販叫賣著的美好回憶,小孩跟著大人們一起在「戲棚跤」看歌仔戲,那是充滿著童年回憶與歡笑的場所,慈濟三重靜思堂要讓許多人重溫在廟埕看戲的美好回憶,歌仔戲研習班老師簡嘉伶說,二千年前的社會形態和二千年後的人類心態完全不同,將佛典上的「窮子喻」改編成遊子回鄉的劇本,融合編劇、導播、主角於一身,以歌仔戲的曲風來呈現,比較通俗易懂,也不會失去教化的本意。

觀眾透過精彩戲曲演繹達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更了解農曆七月是一個孝親月、吉祥月。

  首先要研讀窮子喻這部經典,在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簡嘉伶深深的了解「窮子喻」要表達意涵,真正的財富,就在自己的身上,如果願意挖掘出來,絕對不會是窮人,而是富有的人,並且能將佛典故事與會眾結緣,這是很殊勝的因緣。

  在編劇中要思考身段台步、音樂曲調、角色妝扮,這群志玄歌仔戲研習班的學員,以老菩薩居多,要鼓勵她們上台,自然肢體動作比不上年輕人那麼靈活,也沒有演戲的經驗,放入仙女橋段,讓台上彩帶舞動透著飄逸感覺,應該會醒目吸睛更好看。

  短短三次的排練,一次二小時,大家卯足了勁勤加苦練,在化妝時還加把勁的練唱,七十多歲的江岑來自蘆洲,她打趣地說:「我是來搞笑的,因為常常忘記台詞。」 角色妝扮也是重要的一環,找來專業的化妝師幫忙,個個臉部打著厚實粉底,一層又一層,這樣才不會脫妝,還要戴上厚厚長長的眼睫毛。

在編劇中要思考身段台步、音樂曲調、角色妝扮,這群志玄歌仔戲研習班的學員,以老菩薩居多,卻勇於登台演繹、以戲傳法。

  簡嘉玲老師在一旁幫忙梳頭,頭髮往上梳,看起來更光滑,頂上戴假髮再加些配飾點綴,換上顏色鮮艷的戲服,每位頓時真如仙女下凡。會眾李珠溶小時常看父親表演掌中戲,耳濡目染下也很喜歡看歌仔戲。劇中有一句:「天人收留入家門,教我經商讀詩文。」父母對孩子無私的奉獻,珠溶覺得養兒才知父母恩,如靜思語中告訴我們,孝順要及時。

撰文/彭潔露;攝影/陳忠華、柯喬麗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慈善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