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的環保教育站 落實社區帶動功能良能

信義吳興環保教育站,小而美,空間雖窄小,但人人愛做環保、護地球的心是一樣的。

        慈濟位於全臺各地大大小小的環保教育站,肩負「做環保」本職的使命,以及推廣「環境教育」的功能,然而其背後有著一群默默付出的環保志工,他們落實社區為堅守各站發揮自身的良能,在大台北地區則有兩處環保教育站,一個近期面臨吹熄燈號,另一個則是二十年來歷經六度搬遷,雖然表面看似命運多舛,但志工們愛護大地的心堅定不移,看見環保站以人為本的精神。

石牌建泰環保站於2022年九月底吹熄燈號,許多長年在此付出的環保志工紛紛上臺訴說自己不捨的心情。

        2008年2月開站的石牌建泰環保站,位於慈濟建泰共修處旁,近十五年來,這裡培育了無數環保志工,他們把這裡當成是另一個「家」,大家相處如家人,相互關懷、通力合作,處理成堆如山的回收物,為下一代保有一個乾淨的地球。但由於鄰近的大樓改建,而不得不在九月底劃下休止符,讓前來送別的五十六位志工充滿了不捨。

志工黃慶發(站立者左)表示,要努力地找遍石牌地區可做為環保站場地,希望能有一個永遠的家。

        「從第一天環保站開始就來了,今天做到最一天,算有始有終!」曬得黑黑、體型粗壯,講話如大聲公的七十二歲資深環保志工張德烱,還沒說完話,卻已聲淚俱下。他整理一下情緒後坦承以前脾氣不好,說話大聲好像和人吵架,但在環保站這麽多年,脾氣改了好多,變得比較「溫柔」。

七十二歲的志工魏國林(右一)利用做環保訓練手腳靈活、頭腦靈光,總是能身手俐落地上下車搬運回收物。

       從石牌建泰環保站草萊初創,志工黃慶發就忙裡忙外地搭架撐棚、施工洗手間,付出了無數心血,「這裡培育了無數環保志工,現在要離開,感到五味雜陳。」為了讓石牌地區環保志工能持續做環保,近年來他找遍石牌地區可做為環保站場地,但因緣不俱足,未能如願,還是會持續尋找。雖然環保站燈已熄,但是大家做環保的心沒有改變,將繼續前往另一處社子環保站,為清淨大地盡心力。

張錦川表示,輾轉搬遷六次的信義吳興環保教育站,除了讓環保菩薩有去處,也是要利益社區,宣導清淨在源頭的理念。

        另外,位於人口稠密、急促繁忙都會區,寸土寸金的臺北市信義區,要找一處環保站做資源回收分類實屬不易。但,為愛做環保的可愛純樸老人家們,和守護地球、淨化人心的有心人,信義區的慈濟環保志工幹部竭盡所能、想方設法,就是要找一處安止落角處。

慈濟人做環保,只要利益地球、社會環境,要承租和搬遷,都戮力而行。

        慈濟人做環保,只要利益地球、社會環境,要承租和搬遷,都戮力而行。信義吳興環保教育站從2002年起至今二十年,場地面臨各種因素已歷經六度搬遷,今年八月終於再覓得棲身之處,九月底進行搬遷到信義區松仁路315巷內,十月正式啟用,從找環保站地點和多次搬遷的環保幹事張錦川,心有所悟地說:「因緣生因緣,很多事是強求不來,但會有好因好緣、善緣來相助」。

        張錦川表示,在信義區設環保站,主要是讓資深環保志工老菩薩們有個地方去,讓他們感覺自己還有用,還可以發揮良能,可以護生、護地球,這是環保菩薩的願。輾轉搬遷六次的信義吳興環保教育站,除了讓環保菩薩有去處,也是要利益社區,宣導清淨在源頭的理念,讓人人從家庭、社區做起,可以呼籲、廣邀大家一起來做環保護地球,和菩薩大招生。  關懷每一位組員,也每天到環保站噓寒問暖的關懷環保志工,信義區吳興聯絡處和氣組長葉秋蓮表示,小而美的吳興環保教育站二十年來搬遷六次,雖然困難重重,但有心就不難,只要大家同心,合和互協地攜手共知、共識、共行,再大的困難也能迎刃而解。每位環保志工心心念念就是要有一處環保站讓他們可以去,可以做,他們心中已把環保站當做生命第二個家。

(撰文/熊國光、吳珍香;攝影/魏良旭、時延誌、陳何嬌)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慈善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