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尼泊爾藍毗尼小村 人醫到家戶健檢衛教

馬來西亞與新加坡人醫志工團隊攜手照顧藍毗尼鄉親的健康,四月十六日至五月一日在第二里克瓦塔利亞村展開兩週的健檢衛教活動,一共家訪了二百零二戶人家。

  為了提升藍毗尼村民的健康觀念,並宣導預防勝於治療的重要性,新馬人醫志工團隊在四月十六日至五月一日期間,為第二里克瓦塔利亞村的鄉親展開健檢暨衛教宣導活動。在地志工領路下,醫療團隊挨家挨戶上門關懷、做檢查。十四天裡,動用了一百六十四志工人次,走進二百零二個家庭,服務五百七十四位村民。

  由於原設置在各村落的定點健檢服務站鮮少村民善加利用,馬來西亞與新加坡人醫團隊決定偕志工走入村莊,逐戶推展健康服務送關懷。

  見此地家戶都沒有門牌,團隊集思廣益設計了簡單而醒目的紅色蝴蝶結貼紙,寫上順序號碼,服務過的,志工就把貼紙張貼在家門外,標記這個家庭,愛已經來過,健檢完成。

  四月十六日出隊第一天,當地里長安排一位村婦帶路。醫療團隊拖著一個行李箱走入村莊,好似觀光客,其實裡面裝滿了健檢醫材,應有盡有。不出所料,村民不知情慈濟的服務,在志工的解說下,大多願意配合,健檢服務包括量身高、體重、血壓、心跳、尿液和血糖。

  四位慈青協助填表格,新加坡慈濟人醫會林金燕護理師帶著醫師助手哈里(Hari Bahadar Yadav) 分析健檢報告。林護理師耐心引導、講解數值的含義,以及示範如何建議鄉民調整飲食及生活習慣,經驗傳承中,期待哈里習得專業,日後可以接棒守護村民。

  四月十七日出隊第二天,有了第一天的經驗,分工合作上更加清楚有效率,服務的戶數也增加了。昨日發現一些鄉親的血壓偏高,為謹慎起見,今日有醫師畢克什(Dr. Bikesh) 隨行做複查,看診評估是否需提供藥物治療。

  四月十八日出隊第三天,有十三位本土及海外志工參與下鄉服務,林金燕護理師將大家分成兩組,每項健檢的項目都有專人負責。說明健檢注意事項時,也提醒把握這次因緣做家庭普查,如家中成員和關係、孩子是否有打疫苗等等,留下確切的紀錄,讓愛落實在村里間。

本土志工蘇吉使用的工具尺,本來是工作上用來丈量貨櫃裡的架子,應用在訪診上多了量身高的功能。

  頂著豔陽,汗水淋漓,眾人腳步雖緩但堅定前行。實際走訪也多加了解村落形態,這裡的居民多數是穆斯林,家中成年男性多在海外打工賺錢養家。

  拜訪家戶過程中,如發現需要進一步詳細檢查,志工多鼓勵村民可以到慈濟義診中心看診或是衛生所就醫。

  應一位年輕爸爸的請求,人醫團隊前去探望他三歲大的孩子。「兒子已經動過手術,但情況並沒有好轉。」出生兩個月後,頭部愈來愈大。看著外觀明顯異常的小孩,還有焦急不知如何是好的爸媽,大夥著實不忍,詳實留下資料,後續再想辦法提供協助。

  為了完成服務,本土志工柯麗緹(Kriti Gole) 學會如何驗血糖;另一位本土志工蘇吉平時總忙著總務工作,拿在手中的工具尺,本來是用在丈量貨櫃裡的架子,如今多了量身高的功能。本土志工把握因緣、用心學習,願在慈濟裡發揮自己的多功能。

  每天都有新的志工加入,林金燕護理師用心教導,陪伴大家從不會學到會,大家建立起默契,堅守崗位,用最真誠的心來服務村民。

  四月二十日,高溫下,熱風伴著沙塵迎面襲來,志工如常的分組,一戶戶去敲門,介紹慈濟,說明健診目的,待取得同意後即執行。

  忙碌中,發現一旁的小男孩走路一跛一跛的。其家人指著小男生的右肩告訴志工,孩子一出生就如此了。經家長許可,志工拍下男童背部的照片,打算請專科醫師給予醫療上的建議。隔天服務結束後,哈里專程帶大家繞回頭去探望,並與媽媽約定好,請她於二十三日下午帶孩子到義診中心,做詳細的檢查。後續的相關協助與安排底定,志工們稍稍放下了心。

  不只在地年輕人願意與愛同行,十三歲的青少年拉什古瑪(Raj Kumar Yadav)很認真的陪著志工去到每一戶,還當起解說員,見他熟門熟路領路繞來轉去,而且每戶都熟稔,這分熱心腸迎來大家的讚歎:「你好像一個小里長。」

  醫療團隊請小幫手拉什古瑪幫忙分驗尿用的小紙杯,請他告訴村民需要多少分量的尿液;此外,也教導村民要把已驗好的尿液拿去倒掉,再把杯子放進一旁準備的塑膠袋,而不是隨手丟在草叢,將環保理念輕輕傳送。

  不僅如此,拉什古瑪對於說服長輩也很有一套。「現在來到你家,幫忙做免費的檢查,你不要。等哪天,要你付一千盧比才要驗嗎?」男孩小小年紀卻有著大大智慧,因他的一席話,老人家笑開懷地拿著紙杯去厠所,然後將尿液交付做檢驗。志工有感,孩子心寬念純,一番說解,就讓大人開悟了。走入人群,每個人都是學習的對象。

  歷時十四天的下鄉健檢活動至五月一日圓滿。新馬人醫志工團隊走入小村,播下健康的種子,加以將涓涓不止的醫療之愛導入灌溉耕耘,守護藍毗尼。

海外志工結合本土志工走入藍毗尼偏遠村落,逐戶義檢衛教關懷。

撰文/李麗心、吳秀玲;攝影/李麗心、洪德謙
本文為「人醫心傳」授權刊登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慈善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