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慈開發胃食道逆流症人工智慧輔助診斷模型

花蓮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陳健麟教授致力於胃食道逆流症研究,住書之外,帶領團隊醫師與AI中心成功開發胃食道逆流症精準診斷模型。

  胃食道逆流症單靠胃鏡檢查僅能揪出2-3成的確診的病人,需仰賴食道酸鹼測定儀,以測量24小時內胃酸的暴露與其逆流的次數判定,但所收集的訊息量龐大,花蓮慈濟醫院肝膽腸胃內科團隊為縮短判讀時間,與人工智慧醫療創新發展中心(AI中心)合作,成功開發胃食道逆流精準診斷模型,已有2項取得專利。

  花蓮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陳健麟教授指出,胃食道逆流就醫的病人,最常見的典型症狀就是俗稱火燒心的胸口灼熱感,但也可能出現喉嚨異物感、慢性咳嗽、沙啞、牙齦發炎、耳鳴等非典型症狀;遺憾的是即使在症狀發作得當下,透過胃鏡檢查,出現「正常」無明確發炎的結果非常高,約7-8成。

花蓮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陳健麟教授除撰寫論文發表在國際知名的胃腸蠕動期刊,也在11月的亞太腸胃蠕動學會雙年會(ANMA & TNMS 2023),向亞太各國的專家分享成果,有了AI協助胃食道逆流症24小時酸鹼測定資料的判讀,大概只要花2分鐘的時間,對於醫師和病人都是一大福音。

  陳健麟教授指出,有許多人發生胃食道逆流,就服用成藥控制症狀,但多數的病人可能因延誤正確診斷而影響療效;主要是標準藥物如氫離子幫浦抑制劑可能對部分病人來說療效有限,且多達三分之二的病人在停藥後會復發,因此精準診斷、個人化治療很重要。

  在花蓮慈濟醫院,針對出現鏡檢正常之胃食道逆流症狀患者,陳健麟教授指出,會以食道功能檢測儀檢查準確的檢查病人的食道吞嚥功能及下食道括約肌壓力是否正常,並以酸鹼測定儀檢查可以準確地分析出胃酸是否有逆流,特別是針對非典型症狀如咳嗽、胸痛、喉嚨痛,甚至說聲音沙啞、或是說喉嚨卡卡的病人,即可以用24小時酸鹼測定儀作為食道生理學酸鹼測定,記錄病人在症狀發作時有沒有胃酸逆流等症狀分析,準確地診斷病因。

花蓮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翁銘彣醫師除撰寫論文發表在國際知名的胃腸蠕動期刊,也在11月的亞太腸胃蠕動學會雙年會(ANMA & TNMS 2023),向亞太各國的專家分享成果,有了AI協助胃食道逆流症24小時酸鹼測定資料的判讀,大概只要花2分鐘的時間,對於醫師和病人都是一大福音。

  只是24小時所收集的訊息量龐大,至少需要30分鐘的時間去精確判讀檢查資料,陳健麟教授指出,於是自2021年醫院成立AI中心之後,肝膽腸胃科團隊開始與AI中心的專家合作,希望以建立多年的資料庫開發胃食道逆流臨床診斷判讀模型,由AI中心協助訊號轉換,將食道生理學酸鹼測定的數據轉為圖形、標記軟體開發、AI模型開發。

  目前已陸續針對胃食道逆流、逆流後吞嚥、打嗝等建立三種AI診斷模型,胃食道逆流模型準確度高達87%、逆流後吞嚥模型準確度82%、打嗝是80%,前二項已取得專利,陳健麟教授指出,這兩篇論文也已發表在國際知名的胃腸蠕動期刊上,第三篇正在撰稿中。11月在亞太腸胃蠕動學會雙年會(ANMA & TNMS 2023),他也與團隊醫師翁銘彣向亞太各國的專家分享成果,現在有了AI協助判讀,大概只要花2分鐘的時間,對於醫師和病人都是一大福音。

花蓮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陳健麟教授致力於胃食道逆流症研究,住書之外,帶領團隊醫師與AI中心成功開發胃食道逆流症精準診斷模型。

  在胃腸疾病與胃食道逆流症鑽研20多年的陳健麟教授,目前是台灣胃腸神經與蠕動學會理事長,也是美國腸胃科學院院士,他語重心長的指出,「這毛病其實不是你想像的這麼容易被診斷出來」,透過食道酸鹼測定可分類為1.是以胃酸逆流為主的胃食道逆流症,吃氫離子幫浦抑制劑就可以獲得緩解;2.是食道黏膜被活化起來敏感的問題;3.是功能性胃食道逆流症;後面兩者偏功能失調為主,需要其他輔助治療。運用食道酸鹼測定,可指引醫師給病人的精準治療方向,避免不必要的用藥及醫療處置,也可避免醫療浪費,最重要的是對症治療,病人可以比較快的獲得改善,這也是個人化醫療的目標。

  為了推廣胃食道逆流症的診治與衛教知識,陳健麟教授與翁銘彣醫師12月2日16:00-16:30將在台北南港展覽館1館4樓,2023台灣醫療科技展的花蓮慈院展位(N802)分享「應用人工智慧輔助胃食道逆流症之精準診斷及個人化治療」。

為了推廣胃食道逆流症的診治與衛教知識,陳健麟教授與翁銘彣醫師12月2日16:00-16:30將在台北南港展覽館1館4樓,花蓮慈院展位(N802)分享「應用人工智慧輔助胃食道逆流症之精準診斷及個人化治療」。

撰文/游繡華;攝影/花蓮慈濟醫院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慈善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