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慈濟造血幹細胞驗血建檔 青年踴躍挽袖

       「雖然不是醫生也能救人,只要10CC抽血建檔,就有機會!」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11月25日(六)13:00開始,於基隆火車站南出口一樓進行造血幹細胞捐贈驗血宣導活動,計完成75例建檔。

       雖然冬日的基隆依舊是細雨綿綿的天氣,仍有許多熱血青年前來參與驗血建檔,有即將出國進修的青年,在母親的鼓勵及陪同下前來建檔,還有兩位現職的護理師,一位是從慈濟大學畢業的基隆孩子,回基隆於衛生所服務,之前一直想進行驗血建檔,都剛好錯失機會,這次得知基隆火車站有舉行建檔活動,特意在休假日前來完成懸在心中許久的心願;還有一位曾經於台中慈濟醫院服務的護理師,剛好跟友人前來基隆遊玩,一出站就看到志工在進行驗血建檔的宣導,兩人隨即在現場完成驗血建檔。

       除了來現場驗血建檔的熱血民眾,還有一位在年初已經完成造血幹細胞捐贈的熱血青年,他是擔任警察局鑑識科巡官的小吉,他的工作場域,總是在凶殺命案、天災意外或火災現場,負責鑑識事故與意外發生原因,他在現場看過各種悽慘、光怪陸離的死狀,面對的都是不可逆轉的死亡。

       因為工作的關係,小吉看到的總是最悲傷的那一面,但他和其他伙伴一樣,情緒都不能因為事件而有所波動,因為保持冷靜與中立是職責所在,唯有抽離情感,也才能清醒的觀察,協助調查與收集現場證物。

       面對死亡,雖然對小吉來說早已習以為常,但仍期待能在被動不可逆轉的環境裡,為死者伸冤釐清事實的真相。「我是鑑識巡官,所以我常常會看到生死的現場,當我在工作時,看到的都是木以成舟的事情,就是已經死亡,我沒有辦法去改變什麼,因為事情已經是這樣子了,我只能就現場的狀況去為死者發聲,死亡這件事情是既定事實,我沒有辦法去主動改變什麼。」

       相較於在工作中的情感抽離,小吉把對生命的熱情放在日常生活裡,珍惜且把握每一個可以付出助人的機會,像是捐血助人。2015年他在花蓮任職其間,透過朋友也是慈濟骨髓捐贈關懷小組的志工黃心冉,得知造血幹細胞捐贈可以救人一命,他二話不說,把握機會參加驗血建檔活動,當2022年中被通知配對成功時,他二話不說,立刻同意並且配合捐贈前的血樣複檢與身體檢查,確認捐贈日期後,即安排休假到院捐贈造血幹細胞。  

       「當初在血液建檔的時候,我其實也沒有多想,我就已經想好說我配對到我一定會捐贈,配對到了就是一步步走血樣複驗,複驗體檢合格真的可以捐了,也就理所當然就捐了。我就順著我的意思,做我該做的事情。」

       根據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2023年10月31日截止的統計,歷年已登記尋求配對病患累計68,840人 ,血液患者所需要的「造血幹細胞」透過骨髓、臍帶血、以及周邊血等三種方式收集。早期以「骨髓捐贈」為主,目前以「周邊血捐贈」佔大宗,像捐血小板的方式捐贈即可。

       慈濟基金會表示,每一個人都有可能為另一個焦急等待骨髓移植家庭帶來奇蹟,十萬分之一的相遇機會,奇蹟絕對不是偶然,敬邀滿18歲未滿46歲有意願捐贈造血幹細胞的你/妳,一同加入救人的行列。

(撰文:李佩璇、劉蓁蓁;拍攝:李佩璇、劉蓁蓁、小吉)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慈善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