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甸呼籲陪伴和培力 支持障礙者就業與參與社會

蔡昌憲與身障代表共同呼籲社會大眾,用行動力挺身心障礙者,成為最有力的夥伴。

  長期以來,身心障礙者總因隔閡而被誤會,因偏見而被疏遠,在生活中困難重重,幾乎無法施展自我專長,更因為被視為社會上的弱勢者,而失去參與社會以及付出的機會。伊甸基金會日前針對服務現場進行調查,發現「缺乏自信」、「沒有安全感」、「不友善經驗」,是身心障礙者走不出家門、無就業動機的三大因素;再加上家庭照顧者過度憂慮不敢放手,雙重壓力下,讓障礙者更加難以踏出困境,亟需社會一同關注。

  伊甸「身心障礙者服務計畫」2日起跑,今年以「我們同一Team」為主題,希望可以翻轉障礙者弱勢的既有觀感,讓社會大眾認知身心障礙者跟你我一樣,若有溫柔同理的陪伴、生活自立的支持、技能培訓的機會,以及友善不歧視的環境,就有機會建立信心,發揮所長和優勢,走出孤立無援的窘境,從被動受益者變成主動貢獻者,成為大家的好朋友、好同事、好隊友。

  多重障礙的姵儀大學畢業後,找工作屢屢受挫,雖感到沮喪,但她始終沒有放棄。在台北市勞動力重建運用處,職業重建個案管理員的協助下,順利加入伊甸阿萬師清潔工作隊。她非常珍惜這份工作,除了主動積習向資深員工學習,也很熱心協助同儕,遇到困難時,也會和大家一起想辦法解決,讓打掃的任務可以順利完成。如今,她已成為工作團隊中的核心人物。

視障者婉怡樂觀自信與樂於付出,讓原本黑暗的視界,充滿豐富、溫暖的色彩。

  婉怡是一位熱愛音樂的視障者,從小就接受共融教育,這也養成她獨立自主的個性。從學校畢業後,參加許多合唱團、樂團等,因為她總是用心準備,背的歌詞比別人多,因此也一肩擔起樂團運作的統籌工作,更有機會到世界各地演出,現在是樂團中不可或缺的靈魂人物。不僅如此,她時常到學校進行生命教育分享,讓莘莘學子認識障礙者,進而理解而不歧視。她的樂觀自信與付出,讓原本黑暗的視界,充滿豐富、溫暖的色彩。

  根據伊甸在服務現場的觀察,身心障礙者走不出家門、深陷就業困境的主因,包含有:害怕嘗試、缺乏工作專長、擔心不被認同。其中中途致障者,更是因為無法接受自我形象改變,時常擔心遭受異樣眼光看待,對未來惴惴不安。而家庭照顧者的態度,也是影響障礙者自立生活的重要關鍵。因為擔心障礙者家人外出被騙、遭霸凌對待,加上照顧者的虧欠心理,導致過度保護,不放心,也不敢放手。這時,若加上外在環境不夠友善,交通不便利、資源不充足、人際互動缺乏,以及職場不友善等,都在在讓他們的重返社會之路,更加艱辛。

  伊甸基金會副執行長何天元認為,「陪伴」與「培力」是支持身心障礙者重返社區的重點解方,也是伊甸在生活照顧、就業支持等服務中的關鍵核心。何天元表示,針對不同身障家庭的需求,伊甸提供全日型照顧、日間照顧與小作所等,透過陪伴與心靈關懷,給予支持;而對於有就業意願的身心障礙者,則有完整綿密的支持網絡,無論是職業探索、職前訓練,或是就業媒合、陪同面試、工作現場指導等,就服團隊用心培力障礙者,也支持著家庭照顧者,讓他們擁有自尊與成就感,也大大減輕家人的負擔。

在同儕眼中,姵儀是一位認真又獨立的好夥伴。

  2024年接受伊甸生活照顧服務者共9,631人次,支持性就業服務媒合成功124人次、支持穩定就業成功60人、開拓廠商共計283間。身心障礙者自立生活的目標,需要社會大眾的理解與尊重、企業雇主的信任,以及障礙者與其家庭的勇敢與信心,如此一來,他們就有機會在生活中,展現獨特的優勢與技能,互相幫補、互相加油,因為我們都是同一Team!

  伊甸成立43年來,透過多元服務支持障礙者,促進他們自立生活與培力訓練,除了提供生活照顧、重建與復能、支持性就業、視障、輔具支持等服務,同時積極投入社區型服務,開辦精障協作模式據點、小作所及日間照顧中心,並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力倡身障平權的實現,盼障礙者終能融入社區、參與社會,成為你我尚勇的好夥伴!詳情請搜尋「伊甸 身障服務」,或撥打支持專線0800-025885。

伊甸2日舉辦記者會,呼籲大家和身心障礙朋友同一Team,成為彼此尚勇的隊友。

撰文、攝影/伊甸基金會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慈善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