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娜絲颱風過境後,臺南市及沿海地區多處積水、民宅受損,慈濟法親家庭亦有災損情形。2025年7月7日災後早晨,慈濟志工即刻前往臺南市各地關懷勘察,其中新營區、北門區、七股區等地勘災送暖外,當日發送約1100份熱食,即時透過連線基金會、精舍師父回報現場災情。
連線過程,精舍師父與林碧玉副總等人,立即決定親自前來災區,走進鄉親最需要的地方、走入法親受災區膚慰。於7月8日一早南下,展開一整天深入臺南慈濟各聯絡處與受災地區的關懷行程。
截至7月7日臺南區志工已啟動法親關懷613位,至7月8日通報受災122位。7月8日單日發放1330份熱食、志工動員177人。
靜思精舍德懷師父及德勄師父和林碧玉副總,訪視重點首先從新營聯絡處開始,巡視災區慈濟共修道場災損,還有志工動員情況。猶記6月21日楠西區「大愛福利園區」動土後,甫與林副總在玉井大愛園區聯絡點座談,有臺灣夏威夷之稱的新營耶林共修處,期待能擴展聯絡處場地增加使用空間。
此次(7/6)丹娜絲颱風從嘉義登陸,緊鄰的臺南市同樣遭受正面侵襲,新營耶林共修處佛堂外迴廊鐵皮被狂風掀起,飛落兩旁及稻田裡;椰子樹不少被狂風攔腰吹斷,有的倒在地上、有的壓著門框,進出都要非常小心。
靜思精舍德懷師父及德勄師父和林碧玉副總,抵達新營不停歇,立即一一走訪共修處每個功能空間損壞狀況。看到飛落屋旁及稻田的鐵皮捲曲如紙片,總務處會協助清理;廚房西側椰子樹傾倒,趁此機會清除做遮雨棚;鐵皮屋牆壁掀開受損的儲藏室,剛好調整空間可以做多功能使用。
勘察過程也隨時構思聯絡處未來的規劃,基金會營建處同仁也隨行,再評估整體修復。經過實地勘察,包括環保站、關懷當區法親受災狀況,了解共修處受損的狀況後,回去再跟證嚴上人討論協商,期盼盡快完成讓社區志工安心,慈善工作推動不受影響為首要考量。
巡視七股區頂山里時,慈濟志工來到一戶風災受創的住家,九十八歲的老奶奶坐在門口,滿臉倦容,當她看到德懷師父走近關懷,彷彿瞬間找到了依靠,壓抑多日的委屈與不安終於有了出口,眼淚忍不住潰堤而下。德懷師父說:「不要擔心!慈濟人還會再來。」走進受損嚴重的社區,彎身關懷、雙手合十,為鄉親送上最溫柔的打氣。那不是短暫的慰問,而是陪伴與承諾。
搭車深入社區勘察,沿途所見的景象令人心驚不捨:路旁民宅屋瓦吹落、鐵皮屋扭曲、鐵皮掀起滿目瘡痍,路樹橫躺在馬路上、田埂邊,電線桿歪斜倒伏沒電,手機訊號也不時中斷,只能依靠經驗與當地志工引導前進。面對眼前一幕幕被颱風摧殘過的痕跡,因為親自踏入、親眼看見,才能真正走進災後鄉親的內心深處。
一行人馬不停蹄接著驅車前往慈濟善化聯絡處,跟證嚴上人視訊連線,現場約八十位志工,和嘉義、仁德靜思堂、臺南慈中一起連線,呈報勘察後最新進度。佳里區志工陳奕儒說:「很多平房的屋瓦都被掀起,頂山里鄉親爬上屋頂先用帆布遮蓋,七股區公所當晚安置許多鄉親,隔天送熱食。西寮里堤防溢堤淹水及腰,鹽埕里房屋老舊受損。」
訪視志工陳家鈴表示:「7月6日當天晚上風雨大,法親大部分都受災,與一位社區志工跑了七股區18個里,因七股是沿海地區很嚴重。區公所提供七股區受災 2460 戶;大部分是紅屋瓦或鐵皮平房。」長者居多的社區,遭逢受災嚴重,不只電力受損、通訊不佳,也不懂如何尋求支援。
林碧玉副總跟證嚴上人說:「看到災情非常嚴重,感觸最深的,像是賽洛瑪颱風電線桿像被刀削掉,今天也看到電線桿都倒,災情很嚴重。」請志工彙整需求,是否動員外地志工協助,盤點法親受災部分需求,也可聘請當地工人投入。
證嚴上人開示:「這一波還是要用『快速』來幫助,趕快讓大家安心。」顏博文執行長提出:「建議由嘉義及臺南提出需要的人力,這次面積很廣,不只會所還有環保站等,要考慮當地的需求。例如整理工作,或許可動員放暑假的學生協助。」
「慈濟人的責任,慈善工作就是要為人間承擔。人間有苦,菩薩就是要及時現身,何處祈求,何處現,還要不求自入。這種常說「不請之師」,何處祈求,何處現,感覺臺灣慈濟人都有做到。」證嚴上人感恩大家每回有困難,那怕家裡有受災,也會先付出,把別人的工作先做好,再回頭處理自己的事。慈濟人真的是菩薩心,以愛付出,共同關懷、感恩、疼惜。
這不只是一次災後慰問,更是一分「走在最前」的實際行動。用一雙雙合十的手,一雙雙關懷的眼神,溫言軟語鼓勵鄉親,傳遞來自證嚴上人的祝福與慈濟大家庭不離不棄的溫暖。
撰文/林靜君;攝影/楊山明、林根本、王永周、林靜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