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亞洲NGO國際發展論壇於6月27日、28日假台灣大學法律學院霖澤館國際會議廳舉行,由台灣海外援助發展聯盟(Taiwan AID)主辦,吸引來自亞洲11國超過250位非政府組織(NGO)領袖、學者與專家齊聚一堂,聚焦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16+(SDG 16+):「促進和平、公正與包容性社會」的實踐與挑戰。
本次論壇獲得總統賴清德、副總統蕭美琴致賀詞支持,盼能促進多邊合作,深化夥伴關係與專業能力的發展。開幕由Taiwan AID理事長王金英與外交部國際事務會副秘書長康嘉棋共同揭幕。王金英指出,儘管今年外交部補助經費大幅減少,主辦單位仍全力促成論壇順利舉行。包括聖文森使節團、駐台北印尼經貿代表處及美國在台協會(AIT)等單位亦派員出席。
論壇邀請多位重量級國際講者進行專題演講。來自美國、曾任InterAction執行長的Samuel A. Worthington指出,SDG 16是其他永續發展目標的根基。他認為,若無和平、正義與健全制度的支持,任何社會的可持續進步終將失去基礎。他呼籲強化公民社會基礎、推動青年主導的數位權利運動、促進參與式決策、企業反貪腐行動,以及推動資源在地化,以強化對脆弱性的根本回應。
另一位主講者、亞洲NGO平台組織Asia Development Alliance(ADA)秘書長Zia Ur Rehman則分享研究指出,多數亞洲國家無法如期達成SDG 16+目標。他指出,亞洲各國平均只有2至3%的公共支出投入在相關領域,而全球官方發展援助(ODA)流向此目標的比例僅有6至8%。資金短缺、制度脆弱與政治意志不足,正是推動進展的三大瓶頸。
論壇設有四場主題討論,涵蓋「企業永續與人權責任」、「移工賦權與包容社會」、「數位人權與網路安全」,以及「兒童福祉與權利保障」等議題,來自印尼、菲律賓、越南、柬埔寨、韓國、泰國與印度的資深NGO工作者分享第一線實務經驗,激盪出豐富交流成果,深獲與會者共鳴。
然而,在全球資金緊縮的現實下,NGO的工作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今年2月美國國際發展總署(USAID)大幅削減預算,導致許多援助計畫停擺、NGO組織人力緊縮,全球人道援助體系面臨重大挑戰。Samuel Worthington以「我們是希望的囚犯」勉勵NGO從業者,即使身處低谷仍不放棄希望;Zia則強調:「在最艱困的時刻行動,是對和平、正義與包容最真切的承諾。」
亞洲NGO國際發展論壇每兩年舉行一次,是台灣國際援助與發展領域的代表性盛會。透過本次論壇,與會者不僅深入探討永續議題,亦強化跨國協作、深化在地經驗與全球視野的連結,為推動公正與包容的世界社會注入堅實力量。
撰文、攝影/台灣海外援助發展聯盟